笔趣阁 > 电影世界逍遥行 > 袁崇焕是怎样成为民族英雄的(转2)

袁崇焕是怎样成为民族英雄的(转2)


  而野猪皮不同,他当时还没能把自己统治区的汉民反抗清理干净,只能在自己的所有统治区搞移民并村,在定居地外搞无人区。这种措施或许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有个致命的地方——大量肥沃的土地被抛荒的同时,汉民的耕地严重不足——野猪皮的“诸申”人口本来就少,成分又比较复杂,多是渔猎或放牧为生,真正懂种地的不多,让他们象大核民族的“开拓团”那样去种抛荒了的土地,先不说专业不对口,人口就不够。

  而且那个时代是小冰河时代,辽东跟陕西等地一样同样是重灾区,不仅气候寒冷,可耕种时间短,而且时不时发生旱灾。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之下,辽东饥荒不断,比明王朝的陕西等地要严重得多,从我看过的满文老档里记载的就有两次,

  一次是天启四年开始的,粮食价格高得吓人——每斗粮食银一两。

  当时野猪皮下令汉人要如实申报所有粮谷的数量,然后按人口定量。他不许汉人私卖粮食,要底价卖给汗的官衙。汉人缺粮食,向官仓购买,每斗银一两。

  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一般来说一石是十斗,一斗,清妖的度量衡我不是很懂,但一石米,估计至少得10两银子那是跑不掉的了。而在明朝控制区,一般地方的粮食价格是一石米卖一两银子,这个价格还是偏贵的,到崇祯年陕西发生饥荒,一石米卖个六到十二两银子的时候,高迎祥李自成他们已经走投无路,造反了。

  野猪皮的措施跟金二胖差不多,先养活军队,平民管他去死。事实上汉民被饿死无数,而他的八旗“诸申”饿死得不多,“每升银一两”是汉民购买粮食的价格。

  所以,汉民反抗得异常激烈,尤其是断粮的汉民,反抗是被杀,不反抗是饿死。

  于是野猪皮做出了件灭绝人性的事——杀“无粮人”——与其等到无粮汉民起来造反后再杀,还不如先下手为强,直接把“无粮人”全部杀掉——省得你们造反。

  先是搞了次“人口普查”,对“无粮人”登记造册:

  第六十册天命九年(1624年)正月

  “初五日,遗书前往量粮之诸大臣曰:‘奉汗谕:赴英额、赫彻穆、穆奇、玛尔墩、扎库穆抚顺、铁岭诸路之五牛录额真,著尔等不得与五牛录之人分离,共同查核五牛录之汉人。凡一口有诸申斗六、七斗者,准其居住。一口有五斗者,或所去之人有牲畜者,经核计若可以生活,则准其居住之。计之不敷者,则计入无粮之人数内。并将无粮之男丁数,人口数,造册奏汗,以听汗令。’”

  然后野猪开始了灭绝人性的杀“无粮人”。

  第六十一册天命九年正月至六月

  “二十七日,选派人员前往各处,杀无粮之汉人。”

  之后,汉民的反抗和野猪皮家族的屠戮持续不断。到天启五年无差别屠戮开始,后金统治区没有逃亡的汉民几乎被杀绝。

  第六十六册天命十年(1625年)八月至十月

  初四日,齐玛纳、苏纳哈来报:塔拜阿哥获男丁四百人、户人九百口。阿拜阿哥、巴布泰阿哥获男丁二百人,户人六百口。(原注:所谓获男丁及户人者,乃掳自东部沿海之部。)

  汗曰:“我等常豢养汉人而汉人却置办棍棒不止。著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各往其屯。去后,分别屯中之汉人。常言道:豹子好辨,人心难测。为恐尔等听信奸巧之言,当以中正之心察辨之。凡以彼方所遣奸细之言,煽惑本地乡民者,皆属非我保举之官,或原为明官、今已革职之书生,大臣等人。此等之人皆另行甄别正法(原注:正法即杀之。”)为我建城池,出官差之人则建庄屯养之。无妻孥独身之人及应加豢养之人,则养之,赐以妻、衣、牛、驴、粮等,命建庄屯。而不该豢养之独身者及不从命者,亦加正法由八贝勒庄屯之汉人起凡入诸申家之人,皆执之,照例甄别之。诸申中之荒诞不屑者,若以家中无有或不知而隐匿不举,则罪之。明时非千总、今经我委以千总之人,向来居住沈阳其父母户口皆投来者,则免之。家虽住沈阳但未携父母、未携妻室,只以外妾假充居住之名者,不准居住。向未居住,因九月以来,耀州,海州之消息使其惊恐而来沈阳之人,不准居住,照例甄别之。为恐於甄别时如以前一样,贿银而免之,故对沈阳、抚顺、开原、铁领所属之人,比他处之人从宽甄别之。由广宁迁来之人,亦按抚顺、沈阳之人从宽甄别之。一庄编设男丁十三人,牛七头。庄头兄弟计入十三男丁之数内。将庄头带来沈阳,陪住於牛录额真之家,二庄头之家住於一处。有事,则令二庄头轮番值班前往催办,诸申勿管之。庄头之名、庄内十二男丁之名及牛、驴毛色皆缮清单,交该屯章京,然后由前往之大臣造册带来。”

  杀汉人时,汗命出示彼等倡乱行恶之布告曰:“我取辽东之后,未杀尔等,亦未动房舍耕地,未侵家室什物,皆豢养之。如此恩养,竟成不是。古河之人,杀我所遣之人而叛。马前寨之人,杀我使者而叛。镇江之人,执我委任之佟游击送明而叛。长山岛之人,执我所遣之人送广宁。双山之人,暗通敌兵,杀我之人。岫岩之人叛逃,为费书生首告之。复州之人反叛,带领明船前来。平顶山隘口之人,杀我四十人而叛。不思我养育之恩,仍向明朝,故杀此有罪地方之人。地方之人居住日久,难免不乱,故迁至北方,给以房舍田地食粮豢养之。虽如此养育,然窝藏奸细、接受扎付、叛逃而去者仍然不绝。本年船城之人,耀州之人故带户口投明,遣人勾兵前来领取之。彰义站之人,为明兵来时棒击诸申而备置棍棒。鞍山海州、金川、首山等周围之堡人,皆曾窝藏奸细,勾兵前来带领而去。我等驻扎之时,尔等尚如此杀我诸申而去以及备置棍棒。我等往猎或出兵之后,尔等岂能安然处之?窝藏明遣之奸细、接受扎付、备置棍棒等种种恶行,皆在外书生、官员之亲戚及前大臣尔等之所为也。至於在沈阳之官员及筑城、充役之人知之何妨?无非为尔等之恶牵连而被杀耳。总之,尔等既不思养育之恩,心仍向明,故杀尔等外乡之头人者,即为是也。小人修城,奸细难容,即使逃去,亦仅其只身而已,故养小人者,即为是也。若置养育之人於中间之地,则受诸申之侵害。故皆建为汗与贝勒之庄屯,一庄给男丁十三人、牛七头,田百垧,二十垧为官田,八十垧供尔等食用。”

  诸贝勒曰:“众汉官,著尔等各带近亲前来,远亲勿带,以免其妄领财货使尔等脸面无光。”八旗大臣分路前往,下於各屯堡杀之。杀完后甄别之,当养者,以男丁十三人,牛七头编为一庄。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一备御赏给一庄。此次屠杀,使贤良之书生亦被杀绝后为聪睿汗惜而止之,查所馀闲散之优劣书生,复以明例考举三百馀名。各配以男丁二人,免役赋。

  6.皆大欢喜的宁远“大捷”

  也就是说,在孙阁老带领马世龙、袁崇焕、阎鸣泰、祖大寿、赵率教、何可刚那帮人在辽西修堡垒、造大炮的那段时间,野猪皮被毛文龙组织的难民游击队和发动起来的辽民折腾得焦头烂额,并且连年饥荒,辽东汉民在饥荒和野猪皮的疯狂屠戮下已经接近死绝跑光。

  这边野猪皮焦头烂额,辽西那边的领导班子也开始出现分裂:

  先说孙阁老,辽西那边塔防……对不起,老是说错,是塔攻工程是堡垒修到哪里,腐败就延伸到哪里。等到孙阁老发现不对头时,他和马世龙已经上了贼船,想下都下不来了。用吧友“千里转进关宁军”的话说,就是“待船开到河中央,(辽西将门集团)且问你是吃板刀面还是混沌面。孙承宗差不多就是这种感觉。”

  于是孙阁老才会拼命辞职。

  而孙阁老都想走了,以祖大寿为杠把子的辽西将门怎么可能容忍孙阁老的白手套马世龙参与瓜分辽饷?于是一大帮网络评论员拼命弹劾马世龙,逼得马世龙不得不冒险发动进攻,偷袭耀州。

  但是,作战有一个非常蛋疼的地方,非常需要队友配合。一旦队友暗中出阴招,被算计的,通常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冒险的军事进攻在猪队友的故意坑害下直接惨败,马世龙肯定得滚蛋了——这时候,一帮五毛美分已经用不着再揭发他吃空额了。

  孙阁老也如愿以偿地辞职回家了,被污蔑为阉党的兵部尚书高第当上辽东经略。

  当时的孙阁老,已经63岁了,按今天的标准,是该退休了。只不过,新上任的这位高经略,也是六十多岁,岁数恐怕比孙阁老还大。

  高第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之前走投无路的马世龙发动偷袭耀州之战,山海关的军队也抽调到前面去了。这时候一些军队还在锦右一线,锦右一线的堡垒还没修好,根本没法给只敢“凭坚城、用大炮”的关宁“铁骑”当乌龟壳,万一野猪皮一个不高兴打过来,这些既没坚城也没大炮,并且压根不敢野战的关宁“铁骑”会死得很难看的。他们死得很难看不要紧,问题是眼下在山海关的高经略手里没兵,万一在锦右一线被野猪皮干掉,高经略的山海关就没人防守了。

  嗯,说明一下,关于宁远“大捷”,本吧道友Carlsas007在他的帖子“揭开宁远之战的神秘面纱”里搜集整理了很多资料做了很详细的分析,我这帖子属于普及性文章,不可能写得特别细,因此把他的帖子的地址附在下面:http://tieba.baidu.com/p/2841205825,有兴趣的自己去看。

  结果是,高第撤锦、右成了高第“欲”撤宁远,于是袁崇焕的“独卧孤城”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有件事不得不提一下,孙阁老在发动偷袭耀州之战时,在右屯给准备发动进攻的明军囤积了30万石军粮。眼下明军打了败仗,右屯和后金之间只有一道三岔河,可以说是在后金眼皮底下。一旦冬天三岔河封冻,后金军抬脚就能冲过来。

  高第撤锦、右,锦右粮屯通判金启倧、宁前兵备道袁崇焕坚决反对。调门唱得比谁都高:“兵法有进无退”。

  文化人坏起来那是蔫坏蔫坏的,明明军队在锦右一线根本没有合格的堡垒当乌龟壳,而袁崇焕本人又是长期在关外工作,对这些情况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而“凭坚城、用大炮”就是袁崇焕自己提出来的,现在袁崇焕却高调宣扬要让锦右明军“兵法有进无退”,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高第就算要强撤锦、右,也不能说袁崇焕的“兵法有进无退”有什么不对。

  一番扯皮之下,几个月过去了,最后锦、右一线的军队,撤了,右屯的粮食,没撤——兵法有进无退?!

  高第有没下达撤粮的命令?有。

  粮食撤下来没有?没有。

  高第下了撤粮的命令,粮食却没撤下来,到底什么原因,是不是兵法让军粮有进无退,就得找负责撤粮的人。

  负责撤粮的锦右粮屯通判金启倧哪去了?宁远之战中亲自点炮,被红夷大炮的后坐力给震死了,死无对证了。

  于是,右屯30万石军粮就象个果体美女躺在野猪皮的眼皮底下,摆明了引诱野猪皮犯错误。

  而这个时候的野猪皮,正为自己的地盘连年饥荒,粮食卖毒品价的局面发愁呢,眼前就有30万石军粮,于是野猪皮毫不犹豫地扑了上来。

  这一战之后,袁崇焕是这么说的:

  “……自去秋河上遂观我之虚实,故倾巢入犯,视蕞尔之宁远如机上肉。至兵过锦右一带,彼不知臣先行撤入,而谓我畏而先逃,故一往无复顾忌,直抵宁远城下。臣又偃旗息鼓,待之城中,若无人。彼愈而并力以攻。孰知臣之厚备而奋击也,出其意外。故措手不及而败……”

  好一个“彼不知臣先行撤入”,之前的“兵法有进无退”哪去了?

  OK,这事暂且放过,就算是袁兵备让锦、右一线的兵“先行撤入”,那右屯的粮食为什么不“先行撤入”?

  要知道,“诱敌深入”的干活,要做的头件事,就是坚壁清野,不能让敌军在我方的地盘上获得粮食和补给,只有这样,才能拉长敌方的补给线,才有机会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后面的宁锦“大捷”先不说,眼前的宁远“大捷”,野猪皮一出兵,就把右屯的军粮给抢了——大量军粮就囤积在最前线——这是哪门子的“先行撤入”?

  话说,辽东这几年粮食卖毒品价,野猪皮虽说一出兵就抢了右屯的30万石军粮,却还是不满足。

  算一下,这30万石粮食似乎有点不够:

  一石,按120斤计算,这30万石,就是3600万斤,那年头后金粮食稀缺,得省着点吃,每人每天吃1斤,后金诸申人口不到30万,按30万计,每天得吃掉大约30万斤,这3600W/30W,大约能吃120天,差不多能对付四个月,如果勒紧裤腰带喝大锅清水汤,勉强能对付半年,加上辽东本地产出,再到蒙古人那边抢点牲畜杀了吃肉,还得挖野菜树皮草根才能对付一年。

  不是说女真人是渔猎民族吗?他们不是能捕鱼打猎么?对不起,这事得问野猪皮,他建立的八旗既不是游牧民族,也不是渔猎民族,是将门的少数民族版本,以前的游牧的蒙古人,渔猎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全被他奴化为八旗,成了他的家奴,既没法渔猎,也没法游牧,而且还没学会农耕,辽东汉民又不甘当奴隶,激烈反抗、逃亡。

  所以,野猪皮现在只好带着他的八旗到处去抢。

  既然30万石不够,那就继续抢,哦不,继续前进。

  再看看明方史料是怎么说的:

  辽东经略高第塘报:本月二十三日,大营达子俱到宁远札营一日,至二十四日寅时攻打西南城角城。上用大炮打死无数,贼复攻南角,推板车遮盖,用斧凿城数处,被道臣袁崇焕缚柴浇油,并搀火药,用铁绳系下烧之,至二更方退。又选健丁五十名缒下,用棉花火药等物将达贼战车尽行烧毁。今奴贼见在西南上离城五里龙官寺一带札营,约有五万余骑。其龙官寺收贮粮囤好米俱运至觉华岛,遗下烂米俱行烧毁,讫近岛海岸冰俱凿开,达贼不能过海。袁参政于贼退后差景松与马有功从城上系下,前来报信等情。得旨:宁远道将坚志固守,打死夷兵数多,焚其战车,贼锋稍退,深慰朕怀,还著经督总镇诸臣兼兵应援,相机进止,务收万全。——《明熹宗实录》,卷六十七,天启六年正月辛未(二十七)。

  此时的辽东经略高第,人在山海关,离宁远前线二百里地,高经略不要说没有千里眼,二百里外的东西他都看不见,也指挥不了,二百里外的宁前兵备道袁崇焕也不会听他的,所以高经略只是个传声筒,把袁崇焕传给他的话传给天启。

  那么,这一段,“其龙官寺收贮粮囤好米俱运至觉华岛,遗下烂米俱行烧毁,讫近岛海岸冰俱凿开,达贼不能过海。袁参政于贼退后差景松与马有功从城上系下,前来报信等情……”龙宫寺的好米“俱运至觉华岛”,剩下的烂米烧毁,这下好了,就算有人贪污粮食,痕迹也被消除干净了——那些是烂米,烧了,所以死无对证了。

  之后,袁兵备大人就开始布置觉华岛的防御了:“讫近岛海岸冰俱凿开,达贼不能过海”。从这个命令来看,觉华岛海面封冻,从冰能被凿开到后来的“风雪严寒,冰开复合”也就是这一两天的事情。反正兵备大人只管下命令,至于这命令能不能执行是下面兵们的事情。结果是高第向天启报丧说:“初闻奴报过河,即檄觉华岛将官凿冰自卫,乃风雪严寒,冰开复合,奴兵猝至,将多死之。”

  原文:“高第又疏言:初闻奴报过河,即檄觉华岛将官凿冰自卫,乃风雪严寒,冰开复合,奴兵猝至,将多死之。焚龙宫寺米豆二十数百有奇,觉华称是。得旨:粮料、船只、器械及应罪、应恤人员确查具奏。”——《明熹宗实录》,卷六十八,天启六年二月乙未(二十二)。

  野猪皮在宁远城下只攻打了两天,发现觉华岛周围海面封冻,大海已经不是障碍了,便转攻觉华。而这时候,觉华岛上的军民还在按照袁兵备大人的命令和大自然搏斗,冰面凿开了又冻上,然后继续凿,严重消耗体力,等后金军杀到的时候,连抵抗的力气都没有了。结果岛上的军民被后金军三光。

  觉华岛是辽西的总后勤基地,水师设在那里,钱粮物资囤积在那里,觉华岛被后金一锅端,所有的钱粮物资都被野猪皮给抢了。这些东西数量之多,远远超出后金13万大军的运输能力,野猪皮抢到了,却没能力全部带走,只好把带不走的一把火给点了。

  1《三朝辽事实录》卷十六“自去秋,河上遂觑我之虚实,故倾巢入犯,视蕞尔之宁远如阢上肉,至兵过锦右一带。彼不知臣之先行撤入,而谓我畏先逃,故一往无复顾忌,直抵宁远城下。”看清楚!这里的意思,是袁崇焕介绍宁远战前形势,之后讲他的军事部署(略)。袁崇焕时任宁前兵备道,史载宁远守军据城坚守,拒绝(锦右)溃兵入城.《明史》,“崇焕亦力争不可,言:‘兵法有进无退。三城已复,安可轻撤?锦、右动摇,则宁、前震惊,关门亦失保障。今但择良将守之,必无他虑。’第意坚,且欲并撤宁、前二城。崇焕曰:‘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第无以难,乃撤锦州、右屯、大、小凌河及松山、杏山、塔山守具,尽驱屯兵入关,委弃米粟十余万,而死亡载途,哭声震野,民怨而军益不振。”

  把高第的责任都推到袁崇焕的头上还真是洗的好地啊?

  2高第又疏言:初闻奴报过河,即檄觉华岛将官凿冰自卫,乃风雪严寒,冰开复合,奴兵猝至,将多死之。这明明是高第布置觉华岛的防御,怎么又成了袁兵备大人就开始布置觉华岛的防御了?

  3后金跟本不可能运觉华岛上的粮,因为没时间。后金正月二十六日进攻觉华岛,正月二十七日全线撤退。由于夜间气温太底,而且冰层往往厚度不一,冰面风大、不易判断路线等原因,基本排除后金夜袭可能(同理,后金也不可能在夜间运输)。后金也不可能驻扎在冰上,所以后金要进攻觉华岛,只能日出时出发,在寒风中跋涉20多里冰面,至少3个小时。到达战场后再休息半个小时,才能进攻。如果再算上前后的准备、集合时间。后金真正开始进攻时,已经过去4个多小时了,岛上上万人是全部战死的,那么激战起码3、4个小时。正月当地的日出到日落最多10小时左右。那么后金占领觉华岛然后报捷的人回到大营后天已经黑了。而第二天后金就撤退了,根本没时间派出部队去运粮.

  外一篇:袁崇焕借“掉哪妈”

  话说,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蚊化大格命期间,一帮无耻之徒为了讨好耄主席的“亲密战友”林×××,把“朱军长的扁担”改头换面,变成了“林×军长的扁担”,当时的朱德已经靠边站了,呆在家里跟孙辈在一块,孙辈听了玄幻故事“林×军长的扁担”后回家问朱德怎么回事,朱德说:“扁担可以先借给他用几天,迟早还是要还的嘛。”。

  这事后来被人们讽刺为“****借扁担”。

  写到这,有人肯定要问:这和袁崇焕的“掉哪妈顶硬上”有虾米关系涅?你别说,两件事还真的类似。

  1932年1月28日蝗军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多次打退蝗军的疯狂进攻。十九路军以广东子弟组成,此战中他们一边喊着“掉哪吗顶硬上”一边死拼武器装备比他们强得多的蝗军。从此“掉哪吗顶硬上”响彻全国。

  至于袁崇焕,目前发现的任何史料里,都没提到过袁崇焕打仗的时候喊过“掉哪妈”这个字眼。

  那么,“掉哪吗顶硬上”这句广东人的六字真言是怎么变成督师的口头禅的呢?是金庸老师在《袁崇焕评传》里发明的。以下是金庸老师《袁崇焕评传》里的原文:

  ……

  可以想象得到,袁崇焕在这段时期中,“×他妈”的广东三字经不知骂了几千百句。他是进士,然而以他的性格而遇上这种事情,不骂三字经何以泄心中之愤?或许高第不敢见他的面,否则被他饱以老拳、殴打上司的事都可能发生。

  ……

  他又下令前屯守将赵率教、山海关守将杨麒,凡是宁远有兵将逃回来,一概抓住斩首。山海关有他的上司辽东经略高第镇守,袁崇焕的职权本来只能管到宁远和前屯,山海关总兵杨麒他是管不着的。但这时还管他甚么上司不上司,职权不职权,“×他妈,顶硬上,几大就几大!”(淞沪之战时,十九路军广东兵守上海,抗御日军侵略,当时“×他妈,顶硬上”的广东三字经,在江南一带赢得了人民的热烈崇敬。因为大家都说:广东兵一骂“×他妈!”就挺枪冲锋,向日军杀去了。)

  也就是说,或许会有某些还没别发现的史料里记载了袁崇焕喊过“掉哪妈”,但金庸老师肯定没见过这种史料,但金庸老师肯定知道19路军,知道19路军在上海抵抗蝗军的时候喊过“掉哪吗顶硬上”,这个热血沸腾的场面被金庸老师借去,改头换面变成了袁崇焕所谓的宁远“大捷”里的场面。而且,金庸老师自己都不否认这事,在《袁崇焕评传》里白纸黑字地写着。金庸老师好歹还把这事明着说,而之后宣传掉哪妈顶硬上的,只字不提这句口号的真正主人——英勇抗击蝗军的19路军。于是这句口号就这么被偷,哦不,借走了。

  写到这里,袁粉估计要骂了:贾老六!你的良心大大的坏了!!为什么撇开轰轰烈烈的战争场面不写,专门写明方失败的地方,什么右屯粮食被抢,觉华岛被三光?那些都是瑕疵,瑕不掩瑜!丢的粮食再多、觉华岛死的人再多,也掩盖不了宁远“大捷”斩首二百多的辉煌胜利!!!

  对此老六只好摘录一篇“中华励志网”上对宁远“大捷”的描写:

  http://www.zhlzw.com/ls/wh014/17.html

  二十四日,在努尔哈赤的指挥下,后金军对宁远城展开了激烈的攻城战。袁崇焕亲自指挥明军,张弓射箭,发射各种火器,狠狠打击后金军。战斗打得激烈的时候,城上的箭和炮石就像雨点一样地发射出去,后金军被打死打伤的很多。努尔哈赤亲自督战,企图凿城而入。顽强的后金士兵,头上顶着挡箭牌,冒着箭石火器,带着攻城器械,前队倒下,后队又跟了上来,谁也不敢后退。明军虽然个个奋勇,但是城中炮石火器毕竟有限,又不可能指望高第派兵来援。在这种形势下,袁崇焕认为明军利于速战速胜。他命令炮手们对准后金军密集的地方,开炮轰击。只见炮声响处,烟火腾空而起,后金军血肉横飞,一片一片地倒了下去。这时候天色渐渐昏黑,在硝烟弥漫中,后金军的进攻暂时被打退了。

  ……

  第二天,努尔哈赤又组织了优势兵力,命令将士们个个身披铠甲,头顶盾牌,向明军再一次发起强大攻势。双方激战了一整天,后金军用尽了各种攻城办法,明军也竭尽全力来防守。后金军的箭矢像飞蝗般地越过城墙,大队人马随着跟了上来。明军将领们急不可待,都希望袁崇焕赶快下令发炮还击。袁崇焕却很沉着,向大家轻轻摇了摇手。后金军继续向前移动。袁崇焕在女墙上注视着,等敌军蜂拥到比较近的地方,他才大声命令:“开炮!”刹时间炮声震天,只见大批后金军又纷纷倒了下去。侥幸没有被打中的,慌忙回身逃命,你冲我撞,互相践踏,队伍大乱。努尔哈赤也在激战中受了重伤。

  后金军已经溃散,努尔哈赤不可能继续组织攻城,只得下令退兵。袁崇焕乘势领兵杀出城去,一直追赶了30里,歼灭敌军10000多人,才得胜回城。努尔哈赤命令后金军的残兵败将,,退到距离沈阳40里的瑷〔ai爱〕阳堡,才停了下来……

  清太祖实录、明史是什么时候出笼的?钱聋年间。正好是假话国国王钱聋制造文字狱,禁毁书籍、狂捧袁崇焕的高潮时期。你们钱聋爷连他亲爹雍正的《大义觉迷录》都要禁毁,这个时期出的有关袁崇焕的记载,可信度有多少?

  问题是,人性偏偏就存在弱点,就是好大喜功,古往今来,上至皇帝下至草民皆如此。你假老六不肯写这种文章,滚一边去,有的是人写。

  于是,一场让汉人感觉非常不爽的仗,明方所有损失一笔带过,甚至提都不提,而后金那边被斩首二百多,损失被夸大成“10000多人”,于是这个结果亮瞎了好大喜功者的24k钛合金狗眼。

  最为恶劣的是,这并不仅仅是下面的人瞒上欺下掩败为胜,根子在上层,高高在上的天启皇帝和八千女鬼魏厂公需要下面说谎,把败仗说成胜仗。原因很可笑,也很可怜,之前明王朝对后金军全是败仗,而且败得更加难看,所以需要把宁远大劫说成“大捷”,以此来“振奋人心”:

  “尚书王永光议奏,恢边胜筭以宁远为第一功,而灭奴要会以叙宁远为第一务,文武将吏从此立为脚,富贵功名从此发轫。皇上深嘉清野坚壁之伟伐酬报于前,而姑免失粮弃岛之深求策励于后。”

  只不过,靠欺骗真能“振奋人心”么?无数残酷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欺骗不仅不能振奋人心,正相反,会让许多错误得不到纠正,并继续恶化下去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有这么首童谣:

  我有一分钱,骑马上苏联。

  苏联老大哥,送我一支笔。

  什么笔?毛笔。

  什么毛?羊毛。

  什么羊?山羊。

  什么山?高山。

  什么高?年糕。

  什么年?1958年,吃饭不要钱,大便一块五毛钱。

  没错,老六我说的就是那三年******,当时叫“困难时期”,在“困难时期”之前,全国都在放“卫星”,有湿为证:

  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

  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

  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

  娘啊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

  跟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壳郎!

  上层满耳朵都是假话,下面的官僚满嘴都是假话。和宁远“大捷”类似,也是上面希望听假话下面才变着法地说假话,并且说得不够夸张还不行,说的假话还得有足够艺术性。

  怎么着?你不说假话,不要紧,呆一边去,没人当你哑巴。有的是人说,于是专门研究农业的科学家没敢吭声,反倒是对农业毫无研究的空气动力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钱某某出来说假话。

  那三年饥荒没继续下去,因为错误被纠正了。而纠正的过程,必须是“恩自上出”,错误必须由当初做出错误决策的人来纠正,否则就是打击决策者的威信。曾希圣,当时安徽的老大,胡乱折腾着折腾着,自己把自己吓坏了,赶紧停止折腾,避免了局势的恶化。结果,河南、四川、安徽、甘肃、山东五个饥荒最严重的省的老大当中,他最先倒霉,因为他这么做,违反了“恩自上出”这一客观规律。

  彭元帅,防长,和地方政事没关系,他跳出来指手画脚,是捞过界,先不说B52怎么想,修养就绝饶不了他,要不然,就是彭德怀正确,他修养有错误,所以修养就算拼命都要把彭干掉。

  今天的说法,是修养、总理、总设计师他们顶住各方面压力,全面纠正错误,饥荒结束了。等B52进水晶棺材后,骂名基本上就是B52来担了,可谓皆大欢喜。

  就这样,还是我档伟光正,能够主动去纠正错误,这结果,还能说得过去。而伪大的宁远“大捷”,是天启和九千岁魏厂公一手打造的“大捷”,即便在天启病死、厂公上吊后,依旧没有被纠正,知道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崇祯上吊,宁远“大捷”依旧是“大捷”。

  嗯,到今天,依旧是“大捷”。

  那好,既然是宁远“大捷”,创造宁远“大捷”的那帮人,统统都得提拔。坚决反对撤锦、右的金启倧在守城作战中亲自点炮,红夷大炮炸膛,把金启倧给炸死了。金启倧成了烈士,右屯粮食没撤下来这事就没法继续追究下去了。袁崇焕没有成为烈士,所以他立功了,受奖了,没多久,升官了,当上了辽东巡抚。

  一场大劫下来,主要人员一个个升官发财,没错,皇帝说得很清楚:“姑免失粮弃岛之深求”,皇帝要“策励于后”,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残酷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奖励这帮撒谎者只会让这些撒谎者变本加厉,他们只会把皇帝的“姑免失粮弃岛之深求”当成软弱可欺。于是,他们一面吹捧皇上圣明,一面肉麻地拍八千女鬼的马屁,给八千女鬼修声祠,把这两位哄高兴了,就继续把皇帝和厂公当猴耍,当猪杀,干出了更加过分的宁锦“大捷”。

  对了,还有一个被遗忘了的人:高第。

  本来,高第是辽东经略,孙阁老下课后他是辽东的老大,名义上他是袁崇焕的领导(虽然袁崇焕和辽西将门根本不听他的),袁崇焕玩出一场“大捷”,高第作为领导肯定也应该是领导有方,也能分润一些功劳,就算不升官,起码的嘉奖也应该有吧。

  结果却是高第辞职滚蛋了。

  其实有看过前文的都该知道原因了——高第开了个地图炮。

  这一炮够生猛——纸面上近12万军队实际数量只有五万八!

  纸面数字和实际数字的缺口那么大,到底是虾米原因涅?是柳河之败造成的伤亡逃跑数字?辽西将门吃空额的数字?还是二者皆有?

  不管什么原因,肯定有很多人得掉脑袋。不仅仅孙阁老、马世龙被轰到了,阎鸣泰、袁崇焕、祖大寿、尤世威、侯世禄、杨麒……等等等等无论东林、阉党、太监、武将统统中奖。本来,如果只针对东林党,魏厂公会很乐意以此为理由把孙阁老和马世龙狠狠收拾了,然后深挖东林党将他们一网打尽。

  问题是,高第自己不是阉党,人家有理想,有追求,炮口对准的,不仅仅是东林奸党,而是整个辽饷利益集团,一炮下去,“糜烂可数里”。

  孙阁老的反击异常凶猛:你有种,还五万八千呢,那八千的零头我也不要了,你就让户部按五万发饷吧。末了还说高第这个兵部尚书“不识数”,还说传出去很丢人,会让蒙古友邦笑话——好象辽饷利益集团文官吃“漂没”,武将吃空额一点都不可笑,一点都不丢人。

  高第既不是我档的格命烈士,也不是彭德怀、陈少敏之类的硬骨头,他只是个封建王朝的官僚,面对辽饷利益集团的獠牙,高第立刻下了软蛋,承认自己数错了。没多久,崔呈秀弹劾高第、杨麟不救援觉华——怎么不说高第他们不救援宁远?结果是杨麟因不援削职,高第辞职滚蛋。

  这回,收拾高第的,可不是东林党,而是阉党黑干将崔呈秀亲自出马,可想而知,明末的历史,可不仅仅是东林和阉党之间的“党争误国”,这水,可比人们想象的要深不知道多少倍。

  官场上从来都是活人给死人定罪、胜利者给失败者定罪,失败者通常都是先装逼,然后被胜利者打脸,于是史料里,高第成了袁崇焕的踏脚石。于是袁崇焕手下的梁效石一歌之流把高第的“撤锦右”、“归并宁远”硬歪曲篡改成“欲”撤宁远,原本的“归并宁远”变成了袁崇焕“抗命”“独卧孤城”,狠狠抽高第的脸。而高第作为失败者无论怎么解释都没用,他的解释白纸黑字地放在某个角落,没人当回事——没错,今天我贾老六和许多袁黑都知道你高经略是被冤枉的——有个屁用啊?

  至于野猪皮,本来,在右屯抢了30万石军粮,在觉华岛又抢了8万石,本来抢了不少东西,可以过个大肥年了,美中不足是毛文龙的东江镇出兵袭击野猪皮屁股后面的永宁。屁股后面挨了一下,野猪皮不得不撤军,临走,把带不走的粮食物资一把火点了。

  至此,明方损失:觉华岛三万军民被屠,右屯30万石军粮被抢,觉华岛8万石军粮被抢烧,船2000余艘被烧毁。锦州、大凌河、小凌河、杏山、连山、塔山七城粮食全部烧毁。后金方面,被斩首269级,具体伤亡,按“中华励志网”的说法是一万多,按后金的说法五百多。到底谁更可靠,不好说,了不起将而者相乘,再开平方,就按两千来算拉倒。至于物资损失,右屯30万石军粮、觉华岛8万石军粮抢到手后刚好赶上毛文龙在屁股后面捣蛋,没能全带走,烧了一部分,到底烧了多少,不知道。

  现代人,根据战争的进程、结果,往往会产生这样一些猜测:袁崇焕、金启倧变着法地阻挠撤锦、右,最后锦、右一线兵撤退了,30万石军粮却没撤下来,人们完全有理由怀疑这根本就是袁、金故意拆台捣蛋,阻挠撤粮食,让野猪皮抢够了回家过年,免得继续祸害别的地方。只不过后来金启倧战死,许多事情死无对证,人们的猜测没有证据。

  另一个猜测:龙宫寺的粮食,为什么不运进就在旁边的宁远,却大老远地运到觉华岛,然后觉华被攻破,8万石军粮被抢,人们完全有理由怀疑这根本就是袁崇焕以邻为壑,转移野猪皮的进攻目标。

  这些只是猜测,已经死无对证了。所以,从手头这些资料来看,被金庸、阎崇年老师多次提到的宁远“大捷”,野猪皮抢粮回去过年,袁崇焕升官,金启倧升天,辽西诸将多有封赏,天启和魏忠贤打肿脸充胖子,捏着鼻子强颜欢笑,可谓皆大欢喜。惟独****继续承担每年大几百万两的巨额辽饷,没能把辽西军养得兵强马壮,反倒大量被后金军抢去,缓解人家的饥荒。

  更要命的是,原本该打屁股该撤职的文官武将不仅没有受到惩罚,还分别升官,他们非但不会感激皇帝的雷霆雨露,反倒看穿了老朱家的皇权看似至高无上,实则虚弱无比,于是敢于变本加厉,制造更大的骗局。

  宁远“大捷”中有这么个插曲:说是“有史料记载:城上西洋大炮击中黄龙幕,伤一大头目,用红布包裹,官兵抬去,放声大哭。”

  看清楚,这段说的是“伤一大头目”。

  熹宗实录就是这么写的:“丙子经略高第报,奴贼攻宁远,炮毙一大头目,用红布包裹。众贼擡去放声大哭。”

  众所周知,野猪皮是在宁远之战后八个月才死的,到底是病死,还是旧伤发作而死,还是铅球中毒而死,反正不是当场就死。所以,高第的这段话里“炮毙一大头目”肯定是不能被某些历史发明家拿来证明袁崇焕打伤野猪皮并导致野猪皮八个月后死亡的。于是,不知道中间过程是什么,反正网络上我们能搜索到的,是“伤一大头目”,然后那些历史发明家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说这个“大头目”就是野猪皮本人。

  不信,读者可以搜索“城上西洋大炮……伤一大头目……放声大哭”这一段,会发现这一段,是阎崇年老师在《正说清朝十二帝》里写的。原文是:

  ……后金将领持刀驱兵向前,快到城下,畏炮又退。有史料记载:城上西洋大炮击中黄龙幕,伤一大头目,用红布包裹,官兵抬去,放声大哭。对上述史料,清史界有不同见解。有学者认为:这个“大头目”就是天命汗努尔哈赤……

  高第的原文里骂我大清的官兵为“众贼”,可能阎崇年老师认为这是高第在“破坏民族团结”,就把“众贼”还原为“官兵”,如果仅仅是这样,老六我倒也认了,可这明明是“炮毙一大头目”,如今却成了“伤一大头目”,对这种篡改历史的行为,老六我只有三个字——掉哪妈!

  有道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把袁崇焕捧为“民族英雄”的阎崇年老师只需要把“炮毙”改成“伤”,就可以硬说这个所谓的“大头目”是野猪皮本人,而一个叫迪迪AR的袁黑却是翻了无数石料,也是巧合,他声称“没事乱翻《四库全书》,看到有关明朝的史料就随便点进去看两眼,居然看到了这个东西。真是意外收获”

  七、移镇和养寇自肥

  正如前文所说,天启皇帝和九千岁八千女鬼明知道贪污腐败导致打败仗的官僚原本就该打屁股该罢官该追究责任,却拿他们没办法,只好一边给这帮fu败分子记一笔黑帐一边给他们升官,而辽饷利益集团的腐fu败官僚非但不领情,反倒认为贪wu无罪,fu败有理,在辽东战事上,一步一个脚印,玩出了更为出格的花样。

  袁崇焕带头,一帮辽西将门的水军在朝堂上玩出了一场让毛文龙“移镇”的闹剧。

  兵部尚书王永光覆袁崇焕疏,言毛帅与朝鲜近,与奴酋远,姑留以为虚声。所请各项军需如铅子、火药银五万两,急需也,宜半与之。操赏工犒银十万两则内外衙门助军者可动支也,马匹银二十万两,此为操具,然关门费马多矣,率多市骨,俟守事大定再议与之。李秉诚逃而且贪,法应提问,再行经略巡关速将宁远守城文武官兵功次勘报以凭速叙。上是之。——《明熹宗实录》,天启六年二月二十五日。

  袁崇焕自己赤膊上阵,鼓吹把东江镇的粮饷物资砍掉一半。

  然后,辽饷利益集团的水军薛国观,就是在天启死后狂捧袁崇焕的那位,此刻,拿了五美分,在朝廷上造谣说毛文龙“至奴犯宁远已经三月,毛文龙竟不知觉,何云牵制?据所住须弥岛去奴寨二千余里,去宁远亦如之,远不相及……”

  谎言就是谎言,而且是毫无常识的谎言。薛国观拿钱发贴的时候,连起码的常识都没有,看这句“据所住须弥岛去奴寨二千余里”,这是个什么概念?本吧道友“千里转进关宁军”讽刺说:去找张中国地图来,以后金地盘最靠近皮岛的地方为起点,以两千里,也就是1000公里为半径,可以把毛文龙老家——杭-州-圈进去——该不会是毛文龙跑杭-州-老-家度假去了吧…

  老六听到这事,第一个反应是不信——辽饷利益集团的五毛美分怎么犯这种错误?!于是到处搜索,终于找到原文:

  兵科给事中薛国观疏言:奴酋鸷伏数载,毛文龙自信牵制之能,臣愚初意其或然。不虞今岁正月,奴倾巢入犯,虽稍挫其锋,而攻围抢掠,逍遥内地者二十多日,略无踉跄返顾之意。迨班师而东,操演沈阳,复图再逞,一似不知有牵制者。兹据塘报,尚叙去年十月间事,其于入犯情形概乎未闻,犹曰侦探最真,朝谋夕计,闻风扑杀者耶?乞皇上责成文龙专于牵制,上著精神,苟能制奴不敢西向,功自昭然于天下。倘不然者,徒零星擒解,漫无研审,何益于封疆大事哉?以后所获不系渠魁,告献未可轻举也。得旨:这本说的是献俘,前已有旨,非真正渠魁不得轻渎。今著登莱巡抚审实处治,不得滥杀无辜。至奴犯宁远已经三月,毛文龙竟不知觉,何云牵制?据所住须弥岛去奴寨二千余里,去宁远亦如之,远不相及,毛文龙当自己审处奏报,以图结局,勿徒以献俘塞责。——《明熹宗实录》,天启六年四月初七。然后,

  已经升为辽东巡抚的袁崇焕亲自出马鼓吹移镇:

  巡抚辽东袁崇焕言:毛文龙宜日近辽,不宜日近鲜。但移文内驻,不若留为外犄,水可泛棹三岔,陆可扬鞭四卫,朝廷折片纸呼之跂可得也。师克在和,闻不如见。欲文龙为用,不足令其自用,且遣人与文龙从长议确,择便移居,宁近毋远,宁速毋迟。皇上第限以日期,不必坐以地方。候驻札定、收聚完,臣且立会哨法,俾舟师往来以熟海道。疏下部。——《明熹宗实录》,天启六年五月初七。

  据说,有奸臣曾总结出一个理论——千万别离皇帝太远。离皇帝近了,可以向皇帝吹风,可以把自己的敌人虐得********,离皇帝远了,等知道消息,局势已经差不多了。

  宁远“大捷”后的这场“移镇”闹剧,相关人员:王永光、袁崇焕、阎鸣泰、薛国观……,既有封疆大吏,也有天子近臣,势力不是一般的大。毛文龙远在海外,此时一点风声都听不到,好在朝廷里还有个侯爷多管闲事,豊城候李承祚坚决反对移镇:

  豊城侯李承祚言:近阅邸报,见有毛帅移镇之议。但铁山一移驻,则朝鲜孤弱,为奴所逼,势必兼并,奴愈无顾忌矣。况铁山民兵共集七八十万,安居既久,一旦议移,恐奸民召乱,祸生不测,安可不长虑也?既谓在铁徒费粮饷,则移之盖旅,亦岂能空腹战乎?是则在控驭有法,不在多一番移镇,反多一番摇动也。惟祈皇上敕命一风力重臣往助文龙,监其军饷,督其进兵,报仇复地,相机而行可耳。疏下兵部看议。——《明熹宗实录》,天启七年五月十二日。

  一翻撕B之下,和袁崇焕喝过鸡血,后来又和袁崇焕一起给九千岁修生祠的蓟辽总督阎鸣泰来了这么一出:

  蓟辽总督阎鸣泰疏言:臣接邸报,见豊城候李承祚一疏,谓毛文龙不当移镇。然此非勋臣意也。近有一种走利如鹜之徒,视朝鲜为奇货,借文龙为赤帜,乘波涛为捷径,而徵贵徵贱,虗往虗来,恐文龙一移则垄断俱绝,故为文龙游说而实以营其自便之私。勋臣热心,听其娓娓,遂不胜私忧过计,落其术中而不知耳。噫!臣因是而重有感焉。自我朝立国至今,师旅之兴,何时蔑有?然未有用兵之久、靡饷之多而成功之难如东事者。病根在事有两样人,而人有两样心。有一样欲杀奴之人,即有一样不欲杀奴之人。欲杀奴者惟恐其不灭以为国害,不欲杀奴者惟恐其不生以为己利。自江东路开,真假莫辨,奴酋枪炮之利与我共之,而硝黄之需产自何处?奸细泛海而输与奴为市,夫谁知之?又谁禁之者?今一旦欲更,所以称不便者犹呶呶未已,此成败安危一大窾系。臣愿皇上毅然英断,无为若辈所惑,此昔人所以成破蔡之功而针今日之膏盲者也。得旨:毛师驻札地方还从长酌议具覆。火器系中国长技,近来海禁既弛,奸人假东镇为名,夹带硝黄铁器违禁等物私卖外夷,希图重利,无从讥察,甚非法纪。以后著查照旧制严加申饬。——《明熹宗实录》,天启六年五月二十四日。

  注意这一段:

  然未有用兵之久、靡饷之多而成功之难如东事者。病根在事有两样人,而人有两样心。有一样欲杀奴之人,即有一样不欲杀奴之人。欲杀奴者惟恐其不灭以为国害,不欲杀奴者惟恐其不生以为己利。自江东路开,真假莫辨,奴酋枪炮之利与我共之,而硝黄之需产自何处?奸细泛海而输与奴为市,夫谁知之?又谁禁之者?

  这一段,大阉党阎鸣泰总算说了人话,捅出一个谁都知道,但谁都不敢说的关键问题——养寇自肥。只不过,却玩了个莫须有,通过含沙射影的手段把矛头指想毛文龙。

  要说养寇自肥的干活,毛文龙有嫌疑,辽西将门同样有嫌疑,而且嫌疑更大——因为毛文龙拿的辽饷不过是辽西将门的零头。

  只不过,而他们的代言人之一,蓟辽总督阎鸣泰的矛头,仅仅对准了辽西将门的敌人——东江镇。再想想之前,大家都在吃空额,喝兵血,偏偏被弹劾的,只有辽西将门的异己——马世龙,祖大寿他们却是一点麻烦都没沾上,许多事情,也就一目了然。

  阎鸣泰的这一段,用意极端恶毒,只不过他没敢直接说毛文龙养寇自肥,只敢说“奸人假东镇为名,夹带硝黄铁器违禁等物私卖外夷”,因为他肯定没根据,所以只能通过文字来误导,引起天启的无限联想。天启怎么想不好说,估计阎鸣泰是口不择言,不小心说漏了嘴,结果适得其反,天启在怀疑毛文龙的同时,把辽西那帮人也怀疑上了。

  毛文龙在知道自己被一帮五毛美分的口水淹没时,已经是一个多月后的天启六年五月下旬了。等毛文龙反驳的塘报出现在天启面前,已经是八月二十五,又是几个月过去。得亏天启虽然地理也不怎样(薛国观所谓的“二千余里”把天启雷晕了),好歹人还不傻,最后移镇的事情告一段落:

  平辽总兵官毛文龙疏言:部议海外一旅专为牵制一著。迩者接兵部札付,言奴犯宁远已经三月,臣竟不知。臣于上年十月内即发塘报,言奴于灯节前后必大举入犯右屯等处,更宜加严防。今年正月二十日,即从云从山发兵进袭海州,尽力牵制,苦粮饷不足,不能与贼久持耳。部议又谓臣所驻须弥岛去奴寨二千余里,欲臣移驻近岛。夫须弥从大路去义州止一百里,义州与镇江相对,不过三、四里,镇江至辽阳三百六十里,是须弥距奴寨在五百里内,铁山路亦如之。今谓去奴二千余里,不知何臣作此诳言?且兵事首论人心,次论地势。以人心论,宁远辽兵少、西兵多,东江则海外孤悬,无所退避,尽用命之人心。以地势论,宁远至辽、潘俱系宽平坦道,无险要含藏,难以出奇攻袭,东江则山险可以设疑,出奇可以制胜,接济虽难,战守则得进剿,恢复终是东江,事半而功倍也。得旨:疏说地势人心极明,不必移驻。——《明熹宗实录》,天启六年八月二十五日。

  移镇这事,已经不仅仅是针对毛文龙个人了,从王永光、袁崇焕、阎鸣泰、薛国观等人提出的方案来看,他们是铁了心要把东江镇玩坏。那么,毛文龙一手建立起来的东江镇到底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那就得先了解一下东江镇的一些事。

  八、毛文龙花样做死(一)

  毛文龙,字振南,汉族,祖籍山西平阳府太平县(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祖父毛玉山携家迁居-杭-州。万历四年正月十一日(1576年2月10日)出生于-杭-州府钱塘县忠孝巷。九岁时,父亲毛伟去世,家道中落,陷入贫困的境地。

  不过,毛文龙有个当官的舅舅,他母亲的哥哥沈光祚是万历年间进士,当过山东布政使、顺天府尹等高官。——浙江省从宋朝开始至今,都是以高考出名,-杭-州更是高分地区,每年高考,都有一大堆尖子生榜上有名,在官场上打滚若干年,这些人当中就会有不少身居高位。所以许多家庭看着很穷,混得很不怎样,一不小心,就能找出个把当官的亲戚。

  1605年(万历三十三年春),毛文龙过继给辽东鞍山的伯父海州卫百户毛得春为嗣子,遂只身北上,先顺道入京拜访了母舅沈光祚,沈光祚的人脉显然比较广,于是毛文龙被荐于宁远伯李成梁帐下(这一步很关键,没有人脉,任你毛文龙有天大的本事也爬不上去),同年九月,毛文龙参加辽东的武举考试,列名第六,被任命为安山百户,不久又升千总,1608年(万历三十六年),升叆阳守备。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熊廷弼经略辽东,毛文龙屡立战功,被升为都司。天启元年(1621年),升为游击。

  此时的毛文龙,只是个游击,官职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可正是这个游击,在这一年干出一件轰动全国的干活——奇袭镇江。

  当时毛文龙面对的,是势力急剧扩张的八旗集团。野猪皮的八旗,也就二三十万人,本来统治不了多少地盘,可明王朝在萨尔浒之战后不仅没吸取多少教训,反而连出昏招,连续丢失了几座城市,野猪皮的占领区急剧扩张,被奴役的人口急剧增多……

  这个局势,跟什么时期很相似亚?对了,跟蝗军侵华的局势非常象,也是占领区急剧扩张,驻守占领区的驻防军便显得严重不足。异族强盗从来不把占领区百姓当人,********自然异常尖锐,此时的辽东,看似八旗强盗集团穷凶极恶,其实就是一片干草地——甚至是个炸药桶,只要有人点一把火,就会成燎原之势。

  然而,但是,正如官话、套话所说的那样——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星火燎原”这个词很热血,很伟光正,很高大上,可点这把火的人,却是要承受最大的危险,最大的牺牲。因为无论是几百年后的蝗军,还是当时的八旗军,都是战力强大,穷凶极恶,一帮子游击队敢跟他们作对,就会被他们扫荡、蚕食、清乡。

  这些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己方阵营里射来的种种黑枪、暗箭——**是胜利者,到今天,依旧有一帮公知、果粉污蔑当年的**“游而不击”、“一分炕日,二分应付,七分发展,十分宣传”,毛文龙这个失败者挨了多少黑枪、暗箭,死后被泼了多少脏水也就可想而知。

  毛文龙奇袭镇江的过程,自然也是先势如破竹,毛文龙先是把当地维持会会长佟养正(当时叫佟养真,若干年后因避讳清世宗胤禛之名讳,清代史书改称其名为佟养正)算得死死的,先派人虚张声势,给佟养真制造了一个辽民造反的假象。于是佟养真赶紧派黄鞋军去扫荡,黄鞋军一出动,镇江堡自然空虚,更要命的是镇江堡里不肯当伪军的军队当了毛文龙的内应,镇江堡被轻松攻破,招降伪军八百多,生擒佟养真及其家丁六十余人。

  佟养真在当时是个不算特别显眼的汉奸,可他的孙女却是康麻子他妈。佟养真被俘后被押回北京凌迟处死——和袁崇焕一个待遇,以致本吧道友魁元殿英怀疑那首《临刑口占》是佟养真被凌迟前写的,因为《临刑口占》里的最后一句是“忠魂依旧守辽东”,袁崇焕守的是辽西,从来没守过辽东,而佟养真却是在为努尔哈赤守辽东的时候力战被俘,因此佟养真声称要“忠魂依旧守辽东”是顺理成章。

  然后镇江周遍沦陷区辽民的反后金怒火被点燃,“人民大悦,一时牛酒迎劳者,不下数十万余”,跟着就是“号召沿海一带各堡千有余里之内。即金、复人民,处处扑杀虏级,约五千余颗。车马綑载,响应奔附,不可胜计……”——按袁吧若干年前的吧主漱花女农的理论,这是汉人欠下满人的又一笔“血债”。

  毛文龙此刻的形势一片大好,只可惜,用得最顺手的正规军,只有毛文龙带来的不到二百人,其他的都是依附过来的,人虽多,却还没来得及磨合整训。后金一反扑,毛文龙便不得不转进,后金军一路追杀至朝鲜,所过之汉民被三光——和蝗军做派一模一样。毛文龙被后金军包围于林畔,“一日七战,杀伤相当”,明军这边“中军丁文礼、号头李国保、札委千总韩世卿、毛承儒等力战身死,旗鼓刘印科马蹶被擒”。后金军也蒙受了很大损失,被迫撤兵(满文老档说毛文龙只带了几个人逃走)。

  至此,毛文龙总算是站稳了脚跟。

  关于镇江之战,袁黑们大多赞扬毛文龙的战绩,而袁粉则谴责毛文龙奇袭镇江使得当地汉民遭到后金军的扫荡和残酷报复——意思是既然毛文龙没本事立刻推翻野猪皮(努尔哈赤)的反洞统治就不该去奇袭镇江,应该让辽东汉民自觉自愿地去当野猪皮的顺民。

  袁粉的这个理论看似无比强大,但这让人们想起公知们骂**的段子——**也是发动****反抗蝗军,使得原本的顺民变成了暴民,更有人胡编乱造说**拿****当肉盾,打蝗军的黑枪,打完望****堆里一躲,自己跑了,却给****拉了仇恨,所以蝗军要Tu杀,要报复,所以抵抗有罪,投降有理。

  这也是果粉攻击**的诸多理由中最具备杀伤力的一点。

  这个理论似乎能自圆其说,只是有件事无论如何说不清楚:南京大Tu杀是因为**或者什么势力发动南京****起来打游击招到蝗军的报复的么?同样,在****当顺民的时候,野猪皮强盗集团就没有为非作歹么?毛文龙奇袭镇江的时候只带了不到二百人,可汉民却杀了后金军五千多人,可想而知当时的蝗军,哦不,后金军和蝗军是多么的相似。

  最为关键的是,若干年后,校长自己都说:“地无南北,人无老幼,皆有守土抗敌之责任。”

  嗯,对了,米国人帕特里克·亨利说:“难道生命就这么可贵,和平就这么甜美,竟值得以戴枷锁和受奴役作为代价?全能的上帝啊,制止他们这样做吧!我不知道别人会如何行事;至于我,要么给我自油,要么让我死!”

  没有人有权戴表****说要让人民当顺民——无论是骂**的果粉公知,还是骂毛文龙的袁粉。



  (https://www.7722wx.com/html/1555/112290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7722w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7722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