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未世俊豪 > 第二百零三章:春之声圆舞曲 三

第二百零三章:春之声圆舞曲 三


现在,海平面下降了十多米,原先淹没的陆地渐渐又成了陆地。这本是件好事,可是却带来了新的不适应。就像当初被淹没时的不适应一样,过惯了海洋生活的人们,对退去的海水,对被海水包围的日子,对周围全是海水环抱的生活,竟然产生的无限的依恋之情。更何况,随着海水的退去,原来隐藏在海水下面的种种,摆列在了眼前,横陈在了脚下,有淤泥,有乱石般的海蛎子,有这些年沉到海里的杂物,还有泡在海里时间久了,生锈却没有完全烂掉的铁质旧物。等等。

        这些重新浮出海面地区的居民,怨声载道,一万个不高兴,生活给他们出了一道不大不小的难题。小雪和灵凤的任务,就是去考察这些难题,向春风集团写出考察报告,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

        两位千金领命而去,李春和柳芭双双飞到了哈巴罗夫。

        这是李春第三次踏上哈巴罗夫的土地,也是他第二次陪同柳芭返乡。第一次来到哈巴罗夫,是李春事业的起点。春风公司改造的第一个发厂,就是哈巴罗夫发电厂。在这里,李春也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绑架,结识他生命中的第二个俄罗斯小妞。李春第一次陪同柳芭返乡,是在那次难忘的白桦林小木屋事件,柳芭被凶猛的西伯利亚虎吓得尿了裤子的那一次,那是春风公司大规模改造自然环境的起始之作,正是从那次开始,春风公司开启了成区成片地改造自然之旅,先是建立了阿图斯加,后又彻底改造了世界上最不宜居的撒哈拉大沙漠。

        啊,往事如烟,硕果累累。漫步在哈巴罗夫街道上,两位春风老总都有良多感慨。现在的哈巴罗夫,真真是今非昔比,鸟枪换炮了。这还得归功于柳芭的那次慷慨解囊。那是在她刚刚官复原职,重新担任春风总经理,也是刚刚恢复了体力,从老巴的阴影里走出来,正在恢复元气之际。柳芭的那次还乡有两个目的,一是在家乡挽回影响,二是把华连卡弄到春风去,以备不时之需。就是在那次返乡,柳芭向家乡捐了一个亿,所以,哈巴罗夫小镇才有了今天的新面貌。

        镇长还是当年那个矮小的老头乌里扬诺夫。这是个十分精明,办事干练的老头儿,他拿到了柳芭捐出的一个亿,就对小镇的重建做了通盘规划。按照乌里扬诺夫的构想,小镇的改造总体奉行整新如旧原则,不用现代的建筑技术,不用现代的建筑材料,对大火特火的春风整体烧制法也不采用。在老头儿的主张之下,小镇原有的房子被分成了若干等级,一等的必拆,重建;二等的彻底装修;三等的轻微装修。总之是不能破坏小镇的原貌,让人一看就是经典的俄罗斯风味。但整修之后,小镇全面采用了春风的新型能源,而且,每家每户的屋顶上,都有一块停车坪,用以停放柳芭捐赠的天马行空车。但这是不可以从外边看到的。所以,乍一走进哈巴罗夫,外貌上就没有那种脱胎换骨式的陌生感,亲切照旧是亲切,熟悉的依然熟悉,但是,经过大拆大建后的彻底更新感,却是不可掩饰的,所以,在怀旧中透出亲切,在抚旧中感觉更新。这种独特的感受,是每一个哈巴罗夫人共有的,尤其是像柳芭这样离乡已久的人,更禁不住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柳芭和李春都做了易容。他们现在如果不做易容,决不敢在公开场合露面。也不仅是现在,易容术在李春,早就用过多年了。让人认不出,这是大人物自我保护的最佳途径。

        柳芭和李春现在装扮成了一对青年情侣。其实他们就是正宗的青年情侣。李春二十六岁,柳芭也刚刚二十四岁,都是正当年的小青年。情侣就更不必说了。漫步在故乡的街道上,柳芭看什么都亲切。这些年,她没怎么回过老家,虽说现代的通讯传播技术,早已不必亲临现场,就能全方位观察了解一切,但是,却无法复制亲临现场的那种置身感和融入感。有些东西是无法复制和取代的。

        小镇的街道还保持着原先的模样,只是街道上的行人明显地增多,这多半是外来的游客。一个小镇出了两个世界级的名人,无论如何都有看点,何况,对大多数人来说,西伯利亚本身就具有无限的神秘,无限的吸引力。

        但是,沿街的住户还是开起了自家的小买卖,多是卖一些西伯利亚特色的纪念品,还有一些小书。李春随手拿起一本翻着看,哇,竟是三餐不食郎画的那套系列漫画,老巴打老婆的那套。李春怕柳芭看到,赶紧把手放回原处,拉着柳芭就走。可是坐摊的老板娘不干了,她一步跨过摆放小书的摊位,拉住李春就推销起来。老板娘说的当然是这套书的内容和好处,尤其强调了这里画的柳芭,就是这个小镇上的人,她们家就在那儿——

        一边说,老板娘一边指着街斜对面的一幢小房子。那正是柳芭的家。

        这下完了,再也不能掩盖了。李春像个做了错事的孩子似的,偷眼看着柳芭。柳芭倒满不在乎,她拿起老板娘塞过来的小书,翻了翻随口说:画得还挺像的,是吧,娜塔莎大婶。

        被称做娜塔莎大婶的老板娘,也是随口就答道:是啊是啊,还是这位姑娘聪明,我们也就纳闷哩,你说这个日本鬼子又没来过哈巴罗夫,怎么就把我们这的人画得这么像呢?这柳芭姑娘也画得——

        娜塔莎大婶正说得起劲,却突然哑口了,在她一边说一边往柳芭手里塞那套小书之时,柳芭已悄然换回了本相,娜塔莎登时愣住了,天哪,这不是柳芭啊?

        柳芭朝娜塔莎做了个鬼脸,示意她不要声张,娜塔莎会意地点了点头。柳芭小声说:我还没告诉家里人,先在各处转转,您也别说,不然的话,我就走不开了。

        娜塔莎当然知道这其中的含义,现在,整个哈巴罗夫镇都指着柳芭吃饭哩,处处贴的卖的都是柳芭,现在她本人到了,焉有轻易走脱之理。娜塔莎告诉柳芭,镇子南边新开了一条文化街,你到那儿看看去吧。柳芭感到好奇:什么文化街呀,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娜塔莎神秘地说:没听说过也不要紧,到了那儿你就知道了。

        柳芭就要向南边走,李春示意她买下那套小书,柳芭就忙着掏钱,娜塔莎大婶连忙阻止:不必了,不必了,这套小书算个啥,你们到文化街上看看就知道了。

        娜塔莎的态度更加激起了李春和柳芭和好奇心,在他们的记忆里,哈巴罗夫小镇从来没有过什么文化街,这个地处偏远的寒带小镇,有什么文化含量值得建一条街来承载呢?

        穿过镇子向南走,在一片俄罗斯风格建筑物的尽头,赫然矗立着一座华夏风格的牌坊,李春的第一感觉,有点像金凤阁的那个牌坊,但远比金凤阁那个牌坊花哨。牌坊两侧最显眼的柱子上,铭刻着一副对联,完全的华夏风味:

        一座电厂改造引发世界能源革命;

        两位名人故里启迪千秋万代反思。

        横批:柳芭故里

        看了这副对联,李春和柳芭大致就明白这条文化街里都是些什么货色了,柳芭不由暗暗点头,心里着实佩服乌里扬诺夫这小老头儿,就是有头脑嘛,明明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却硬是让他挖掘出了商机,甚至还挖掘出了文化。

        走进文化街,柳芭就更清楚了。这片地方就是原先发电厂堆放粉煤灰的去处,还在哈巴罗夫当厂长的时代,就开辟成了花园,以彰显发电不用煤的优越性。也别说,现在仍然保有着一块当年建造的花园旧址,题目是能源改造第一园。园中有一座巨型石头做成的碑,横卧在显眼处,上面详细地记述了这块花园的成因,突出了哈巴罗夫人民敢为天下先,率先从我做起,勇立潮头顶风浪,高挂云帆济沧海,在世界上第一个实行淘汰燃烧化石能源,采用地热发电,由此开启了后来涉及全球各个领域,造福天下苍生的能源改造之先河。

        李春看了这段文字,大不以为然,他对柳芭说:你看看,我们辛辛苦苦做的工作,都被说成你家乡这帮人的贡献了。柳芭得意洋洋地说:那没办法呀,谁的地盘谁作主,你总不能设想,远离春风万里之外,人们还会把你李春时刻挂在嘴上吧。再说,这是我们家乡的特色,只能突出家乡人对世界的贡献,只能有一个主题嘛。李春也深为理解:对,是这样的,你们这个镇长叫什么来着?柳芭说:乌里扬诺夫。李春说:这个人很会来事啊。柳芭更得意了:那是当然,我们俄罗斯人一点不比你们华夏人笨。

        ;

        ~~b~~


  (https://www.7722wx.com/html/27995/125918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7722w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7722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