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发迹 > 第一卷 务农 第十八章 发财了

第一卷 务农 第十八章 发财了


乾隆四十一年初夏,依旧是邑庄!&1t;/p>

        整个村子已经起了不小的变化。原先的时候,除非农忙或者是过节,村里的人一般都会躲在家里,或者是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再找个墙根儿或者是大树,呆在下面聊天打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邑庄老百姓的习惯已经开始变了。&1t;/p>

        何家开了间油坊,专门榨豆油,制豆腐,作豆腐皮、豆腐干、甚至还做出了豆腐乳。而何家臭豆腐的名声,更是早已经传出了朝邑县,走出了同州府,就连西安城都有人来买货了,有时候买不到,还要预订才行。(臭豆腐有人说是出自康熙年间,也有说是出自光绪年间,本文取用后者)这样,不时的人来人往,使得邑庄的人气渐渐变得旺盛起来,由另一大户方家为那些来拉货的客人所建的车马店开始,邑庄人也开始渐渐变得活络起来,竟也开始有人做起了小生意……随时随地,都有些忙了。&1t;/p>

        ……&1t;/p>

        “舒服啊!他***,果然不愧是西安城,那大澡塘子烫得……”&1t;/p>

        何家达了!至少,在邑庄人看来是这样的。虽然何家以前就已经“很”有钱了,可那毕竟只是在邑庄这么一个小地方。而现在,就连西安城都有人知道何家的名声,这如果还不叫达,那还有啥能叫达?&1t;/p>

        而达了,这派自然也就不一样了。以前何家常雇的也就只有两个长工,只有在收粮食人手不够的时候,才会再去雇上那么十几个人。可现在呢?平时吃着何家饭的,光是邑庄就有二三十多号,忙的时候,至少也得四五十,比起以前,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说以前还有一个方家能跟何家相提并论的话,那现在的邑庄,何家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而既然已经是第一,自然也要有些变化,而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何守富何二爷隔三差五的总是要出远门,嘴里经常提及的,也由朝邑县那些县城,变成了西安、渭南那样的大城,这种表现,在邑庄的许多人看来,就说明了一件事:人家何二爷去见过大世面了!&1t;/p>

        “还有完没完了?不就是去了趟西安城么?来来回回好几天,那澡塘子再烫能烫到现在?……快说正事儿!”一家人在商量正事儿,何守财看着何守富那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出声斥道。&1t;/p>

        “哥,你是羡慕我,是不是?……要不这样,下回咱俩一块儿去?兄弟我保证你烫得舒舒服服,那皮儿红得跟水萝卜似的……”何守富笑嘻嘻地说道。&1t;/p>

        “滚!”何守财笑骂,“再不说事儿,我可开揍了!”&1t;/p>

        “是啊,二爷,你这趟到西安,那里的情况到底咋样?”何贵半躺在旁边的椅子上,半眯缝着眼儿问道。……早知道油值钱,可是,没想到这榨油居然是这么得有利可图!去年的时候,何贵以为何老太爷为了开油坊的事考虑了得差不多两个月,后来才知道,他其实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何家父子从听到他的建议算起,总共想了还没过两天就做出了决定。至于其他的时间,主要是用来做农活和进行“市场调查”了,当然,用何家父子自己的话说,就是去“察看察看行情”。&1t;/p>

        陕西穷,老百姓平时主要是种小麦、玉米之类,像何家这样兼种大豆的,可以说是极少。毕竟,在许多人看来,豆子的用处太少了。除了能生豆芽、磨豆腐之外,还能干啥?而且还不如小麦、玉米好吃!或许也是因为这种原因,朝邑县居然没有卖豆油的,就是同州府也很少,而且价格都不低。可以说,这种环境几乎就是“真空”,只要能把豆油榨出来,几乎肯定就能赚钱。何况除了油之外,还有豆饼这种附加的产品?&1t;/p>

        这种事,只要有点儿想头的人,谁会白白错过?何况何家正愁钱用呢!以前不干,只不过是没有想到罢了。所以,有何贵这“水”,何家开“渠”也就很自然了。而何贵身为建议者,又跟何家二爷何守富颇有交情,很自然的就成了建造豆油坊的工头。然后,随着豆油坊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火,产品也在他何大工头的“努力”下,由比较单一的豆油、豆饼、豆腐而逐渐展出了豆腐干、豆腐皮,豆腐乳以及“臭名远扬”的王牌产品臭豆腐,“纯盈利”由开始的每月二三十两变成现在的一个月两三百两左右,再加上先前那招使得何家油坊的产品绕过那些“地方保护主义者”得以迅出手的销售手段,所以,在何守富的提议下,又由工头被升为了豆油坊的三掌柜。而大掌柜何守财一般只管财务,二掌柜何守富主要是跑采购跟销售,所以,何贵这个三掌柜就成了是何家豆油坊生产主管,而由于何家兄弟对做生意有些外行,对生产规划之类也不怎么熟悉,所以,何贵也经常管着这一块儿,简而言之,他已经是实际上的何氏豆油坊“总经理”。同时,因为先前的功劳跟“明”了臭豆腐等食品的原因,何家又把豆油坊每年一成半的利润给了他,让他成了邑庄内外乃至整个朝邑县都叫得出字号的“何三爷”。不过,也是因为这个名号,有些不知道情况的,居然还以为他就是何家老三,名叫“何守贵”呢。&1t;/p>

        “不成问题……咱们的油在西安卖得挺好!叫那啥来着,对了……供不应求啊!”何守富手里捏着一个汉白玉做的烟斗,点着了之后就开始咂巴,“依着我的估计啊,就是每年再添个十几二十万斤都不成问题!”&1t;/p>

        “就知道说大话……二十万斤?那得至少两百万斤豆子!你买得起?就算买得起,山陕一带又不咋出豆子,你又上哪儿买去?”何守财瞪了一眼自个儿兄弟,整天就只知道在那儿瞎乍呼。&1t;/p>

        “咱不是跟大通粮号订了契约了吗?大不了我再跑趟西安,让他们多想想办法不就是了?”何守富喷出一口烟,答道。&1t;/p>

        “咱们只是跟大通号订了一年二千担的豆子!(一担一百斤,跟一石是不一样的)这还是人家拼劲儿挤出来的呢!再多,他们就得跑远路到山东去收,那样的话,恐怕就要加钱……再者说了,咱们要那么多豆子,咋榨得完?就算榨得完,这万一要是卖不出去的话,岂不是全都废了?就像现在,榨完油,剩下那么多的豆饼都不好收拾。做出来的臭豆腐跟臭豆腐乳倒还好说,豆腐皮、豆腐干之类的也就在朝邑县跟同州府还能卖一卖,至于豆腐……除了咱们邑庄,就是邻近的几个村子都少有人来了!那可都是好东西啊……”何守财摇头叹道。他这辈子省吃俭用惯了,见不得浪费,虽说光是榨豆油就已经净赚了,可剩下那么多的豆饼放在那里,制成了东西却卖不出去,确实也让人心疼。&1t;/p>

        “是啊,也怪可惜的!……我说老三,你有啥办法没有?”何守富逮着何贵问道。反正何贵已经是何家的三掌柜,大家又都姓何,所以,这种称呼不是问题。&1t;/p>

        “这些事儿我前段时间倒也确实在想……”何贵看了一眼何守富的汉白玉烟斗,心里不屑……这家伙也太没水准,烟斗就烟斗呗,你干吗还要在上面镶个旱烟袋似的圆嘴儿?不搭不调的!当中西结合呢?“现在的大豆是15oo文一担,一担大豆出油八斤到十斤,一斤豆油咱们这里卖出去就是两钱三的银子,光这一项,除去成本,咱们就净赚将近四五成!所以,豆饼的问题不算大!除了留下做那几样卖得好的东西,多出来的,咱们可以不管他,直接就把豆饼卖出去!这豆饼可以长期存放,既可以做豆腐,还能喂牲口,必要的时候,还能充饥……肯定不愁销路,大不了,便宜点儿也就是了,反正也是净赚。”&1t;/p>

        “唉,好办法!咱弄不完,可以让给其他人嘛!反正都是赚的……”何守富笑得有些兴奋:“还是老三你脑子快!”&1t;/p>

        “嗯!这么着行!咱就这么干!”何守财也微笑着点了点头,“何贵啊,要是没你,咱这豆油坊就算真的建起来,恐怕也没那么快做到现在这么大!”&1t;/p>

        “大爷夸奖了!这是应该的……”何贵笑了笑,但很快又变得严肃起来:“咱们的生意虽然现在还不错,可是,这段时间我却觉得有些心绪不宁!有点儿担心啊……”&1t;/p>

        “担心啥?”&1t;/p>

        “还能有啥?老问题……怕咱们的油卖不出去!”&1t;/p>


  (https://www.7722wx.com/html/40005/200001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7722w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7722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