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定秦曲 > 第四十六章 军事会议(上)

第四十六章 军事会议(上)


  在张嘉师命令渉间与苏角二人率军增援东胡之前,张嘉师就让能够参与军事会议的人,进行一次磋商。

  因为很多人都在外领兵或者是担任郡守郡尉的职位,这一次来参加军事会议的张嘉师嫡系文武不多。

  丞相陈平,御史中丞李左车,太仆夏侯婴,少府萧何,上将军李信,卫尉桓峰,郎中令驭勇,御史令张良,国尉屠睢就是这一次参与会议的主要人员。

  张嘉师任命张良为御史令,主要是担任李左车的副官。因为张嘉师在一时半会之际没有打算任命张良为正式的相应职位的打算。

  一来,张嘉师认为这样的安排能够有效保护张良,让张良不至于过于引人注目,二来,以张良的品性而言,担任御史令的这个御史中丞属官,也算是能够发挥出相应才华的地方。

  说实话,若非张嘉师不希望屠睢过早淡出大秦帝**方,国尉这个职位才是最合适张良担任的官职。

  张良的统兵作战能力,张嘉师也不是很清楚张良在这方面的能耐如何,但是国尉的职责也有辅助君主进行军方建设的职能,所以在很多方面而言,国尉这个职位同样也算是一种参谋的顶端。

  张良对于张嘉师的安排也没有反对,因为若非他认为张嘉师确实是值得他辅助的话,恐怕他还不会理会张嘉师的招揽。

  ……

  在这次会议开始之后,张嘉师便说出了这一次军事会议的三个主题。

  第一个就是关于增援东胡的议题。

  虽然说张嘉师与陈平的行动,等同于跟匈奴人宣战。

  但是无可否认的是,跟匈奴人宣战以及援助东胡人事实上没有太过于直接的关系。

  张嘉师在说出这个议题之前,就思考过有可能会有不少人反对这样的军事行动。

  毕竟这样的军事行动对于大秦帝国而言,没有什么好处。

  但是与张嘉师所想的情况相反,哪怕是认为大秦帝国最应该休养生息的萧何,都没有反对的想法。

  这让张嘉师很是错愕。

  他不由自主的将眼神放在陈平身上。然而坐在张嘉师左手首位的陈平,很是平静的一言不发。

  张嘉师也不会在这么一个场合对于这么一个情况追问到底,因为对于张嘉师而言,有些意见能够达成共识的话,反而不是一件坏事。

  张嘉师固然是不希望看到自己麾下文武在一些重大意见上一言不发,但是事有轻重缓急,在一些关乎于国家存亡的事情上,张嘉师还是希望自己麾下文武能够齐心协力一些。

  张嘉师可不希望看到党争这种事情会发展到能够影响国家和平的程度。毕竟历史的教训可以说非常深刻。

  ……

  党争这种事情,既然是无法避免,也算是很多君王为了权衡朝政大臣的实力而采取的一种放任手段。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党争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就是在唐朝中后期形成的“朋党之争“,也称之为“牛李党争”:

  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不同派别的争权斗争,史称“朋党之争”。宪宗元和三年(808),制科考试时,牛僧孺、李宗闵在策论中批评时政,抨击宰相李吉甫,遭李吉甫排斥,久不叙用。到唐穆宗时,牛僧孺曾一度为相,李吉甫之子李德裕等,指斥李宗闵主持科考舞弊,李宗闵等人被贬官,斗争更趋复杂。朝廷大臣分化组合,形成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两派相互倾轧四十余年。李党领袖李德裕和郑覃皆出身士族高第、宰相之子,皆以门荫人仕,主张“朝廷显贵,须是公卿子弟”。其理由是自幼漂染,“不教而自成”。而牛党领袖牛僧孺、李宗闵等,多由进士登第,反对公卿子弟垄断仕途;在对待藩镇的态度上,两派各执一词。李党世代公卿,支持唐廷抑制强藩,因为节度使强大,影响他们的利益;牛党大多来自地方州郡,与藩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利害相关,主张姑息处之,希望朝廷承认割据事实。在对待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问题上,双方态度也相去甚远……两党争持日久,最后变为意气相攻。

  除去不同利害,已无明显的政见不同。如当时朝堂宦官擅权,两党争相攀附权阉,以为援助。两党交替执政,相互攻伐,使**的朝廷更加混乱。唐武宗时,李德裕高居相位,将李宗闵贬斥流放封州;宣宗时,牛党得势,李党皆被罢斥,李德裕被贬死崖州。宣宗时牛僧孺病死,牛李党争才告结束。唐文宗为此感慨:“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

  “安史之乱”、“牛李党争”与藩镇割据以及中官干政使强大的唐王朝一蹶不振,江河日下。

  “牛李党争”可以说是开创了大规模党争的先河。

  第二个大规模党争,则是以北宋时期王安石为首的变革派系与司马光,苏轼为首的“守旧派系”的党争。这一次党争被后世称之为新旧党争:

  党争最初因为政见不同而起,后来演变成排除异己的夺权之争,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神宗病逝,哲宗即位,司马光执政,几尽罢新法,史称元祐更化,在宣仁太后主导下,致力于恢复祖宗旧制,前后历时九年,此一时期改革派人士几乎全招贬职。蔡确、章惇等被贬至岭南(广东一带),开启北宋贬官至岭南的先例。

  元祐元年(1086年)王安石与司马光相继病逝,守旧派继续掌握大权,党争仍无止息,朝廷分裂成正反两党。

  洛党朱光庭、贾易等攻击苏轼诬蔑宋仁宗不如汉文帝,宋神宗不如汉宣帝,以为是对先王不敬。这时吕陶、上官均挺身而出为苏轼辩护,史称蜀洛党争(蜀洛朔党争)。至此党争仅沦为意气之争,终使朝纲不振,政风日坏。元祐九年(1094年),宣仁太后病逝,宋哲宗亲政,章惇进京出任尚书左仆打门下侍郎,恢复宋神宗的新法,史称“绍述”,意为继承,曾布用为翰林学士,张商英进用为右正言。

  章惇当政期间,对元祐诸臣大肆报复,以“抵毁先帝、变易法度”的罪名,剥夺了司马光、吕公著的赠谥,绝大部分的旧党党人都被放逐,贬到岭南等蛮荒地区,又企图追废宣仁太后,为哲宗所止。

  由此可见,北宋的新旧党争,明显有着很大的斗争因素。

  而有点意思的是,无论是司马光亦或者是苏轼,一开始虽然不是完全支持变法,但是也绝非坚定的反对派。然而王安石的变法,一来操之过急,不切实际,二来则是因为用人不明等两大主要因素导致了变法的初衷发生重大质变,两人才成为坚定地反对派人员。

  最后一次大规模党争,则是明朝中后期逐渐演变,然后发生的“明末党争”:

  明末党争指明末东林党与宦党、浙党之争。明万历时起,朝政日趋**,党派林立,党争迭起。万历三十三年(1605),被明朝政府革职的吏部郎中顾宪成,与同好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等人,在他的故乡无锡东门外东林书院讲学。讽议朝政,品评人物,抨击当权派。一时“士大夫抱道杵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明史》卷231《顾宪成传》)。一部分在职官吏如**星等也遥相应合。东林党以此得名。与东林党同时,另一批官吏士绅又组成浙、齐、楚、宣、昆各党派。这些党派相互之间也有矛盾,但他们都与大地主集团相互勾结,“务以攻东林排异己为事”(《明史》卷236《夏嘉遇传》)。宣党首领汤宾尹是宣城人,昆党首领顾天峻是昆山人,其他各党皆以乡里命名。在这些党派中,以浙党势力较大,浙党首领沈一贯、方从哲都先后出任内阁首辅,在朝当政。

  东林结党给明朝造成的损失是一个深重的历史教训,不少人对东林结党的危害认识不足,而被东林党华丽的词藻和“清流”的外衣所迷惑,对其多有追捧和誉美之词。

  明末党争从万历二十二年“京察”(考核官吏)开始,一直到弘光元年(1645),始终没有停止过。无论是在政治问题上,还是在军事问题上,都争论不休。开始是东林党和齐、楚、浙三党之争,后来演变为东林党与阉党之争。明神宗皇后无子,王恭妃生子常洛(即光宗),郑贵妃生子常洵(即福王),常洛为长。但神宗宠爱郑妃,欲立常洵,乃迁延不立太子。内阁大学士王锡爵、沈一贯、方从哲等先后依违其间。东林党人上书反对,各党派又群起反对东林。于是有“国本”之争、三王并封之争、福王就国之争、“三案”之争、“李三才入阁”之争,东林党与它的反对派在立太子问题上展开了长达20余年的争论。最后,神宗终于立常洛为太子,勋戚郑氏的权势受到一定的压抑。但东林党推李三才为相的愿望也没能实现。

  熹宗天启时,统治阶级内部的党争愈演愈烈。最初,东林党人叶向高、邹元标、杨涟、**星等人得到执政的机会,浙、昆、宣各党派一度受到排斥。为时不久,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宦与浙、齐、楚、宣、昆各党中的一部分人结成联盟,被东林党称为“阉党”,异军突起,魏忠贤是司礼秉笔太监,又提督东厂,爪牙有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名目,朝廷内外,“遍置死党”,从而把持朝纲,为所欲为。东林党人激烈反对“阉党”掌权。杨涟上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奸恶,被锦衣缇骑逮捕。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黄尊素等人也被捕处死。东林党受挫。崇祯帝继位,捕杀阉党。南明福王政权下,东林党人与阉孽的斗争仍在继续。如“复社”与马士英、阮大铖的斗争。

  而明朝党争甚至是影响到明朝的国运延续,若非是东林党人基本上都是空谈误国,甚至是不干正事就知道党争,恐怕明朝在很多方面的情况都会有一点改善。

  而党争对于一个朝堂而言,有着它存在的必然性,但是无可否认的是,若是一种党争愈演愈烈,那么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分割线…………………………………………

  对于是否出兵援助东胡这个议题,很快的就达成了相应的共识。

  因为很多人在陈平的暗示下,知道了张嘉师的决心以及一些方面的考虑。而在座的人并不是空谈之辈,他们很多人在思考一番之后,都能够看出张嘉师援助东胡人的必然性以及迫切性。

  尤其是对于军方人员而言,有东胡这个势力的存在,确实是能够牵制匈奴人的部分注意力,但是很多人心中都知道,这么一个牵制匈奴人注意力的情况能够有多大的效果,可没有几个人能够有太过于乐观的想法。

  尤其是李信,屠睢两个曾经作为大军统帅的人而言,他们不认为若是匈奴人真的跟大秦帝国进行全面战争,那么东胡人能够给予太多的帮助。

  毕竟就算是眼下,东胡人抵挡匈奴人的进一步攻势,还需要大幅度依靠大秦帝国的各种援助,这次甚至是要直接出兵东胡进行增援。

  可想而知,若是在近期内爆发大战,东胡人有可能也就是干呆着,什么事情都不做,避免引火烧身。

  屠睢不是没有思考过反对张嘉师的这个议题,但是他更加清楚一点,那就是若是东胡人真的被匈奴人消灭吞并,那么对于辽宁郡的威胁将会变得非常巨大。

  大秦帝国经历数年的内乱,国力下滑很严重,若非张嘉师及时出兵,力挽狂澜,恐怕眼下的大秦帝国早已成为历史的尘埃。

  而屠睢心中认为:

  边郡很多地方都能够被匈奴人攻占,然而,唯独辽宁郡的安危事关河北的战略态势,若是辽宁郡不保,燕郡也同样岌岌可危……


  (https://www.7722wx.com/html/5229/440994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7722w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7722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