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定秦曲 > 第一零九章 大朝会(34)

第一零九章 大朝会(34)


  张嘉师在听到了嬴珣建议让曹参接替杨翁子这个老将,担任大秦帝国的新一任国尉,心中可以说是相当满意。

  尽管张嘉师最属意的人选并不是曹参,而是萧何的长子,眼下担任内史一职的萧禄担任国尉一职。

  萧禄与张嘉师所知道的历史不一样,在这个世界当中并没有早死,而是因为张嘉师的介入,成为了大秦帝国新生代官员的一员文官代表。

  深得萧何所长以及求学于李左车的萧禄,在很多方面都让张嘉师觉得相当满意。

  张嘉师曾经若非是因为萧禄与桓峰的幼女有婚约在身,并且已经早已成婚,都动用了将嬴瑄嫁给萧禄作为妻子的心思。

  可想而知,张嘉师对于萧禄的重视程度。

  而萧禄的年纪虽然不算太大,甚至是不过三十岁上下,属于年轻级别的官员,张嘉师还希望萧禄能够担任更加高级别的职位,发挥出他的能耐。

  至于让萧禄担任国尉,本来这么一个情况就算是张嘉师支持,恐怕都有一定难度,但是无可否认的是,萧禄在张嘉师的心中,是接任杨翁子担任国尉的不二人选。

  而嬴珣提出了让曹参担任国尉,这么一个想法不是不可行,而张嘉师也认为曹参在这个位置上也属于合适人选。

  只不过张嘉师在稍微思索一番之后,对嬴珣提出了曹参的两个缺点。

  “陛下,曹少府担任国尉一职,无论是才干以及资历,品性都属于上上之选。可是屠国尉以及杨国尉的请辞原因,恰好就是曹少府担任国尉的一大缺陷,再者,曹少府的身体不好,若是将其调离少府职位,恐怕……”

  张嘉师摇了摇头,并没有说下去。

  而嬴珣在听见了张嘉师的话之后,则是眉头微微一皱,因为他并没有想到这两个方面的情况。

  嬴珣在微微摇头之后,对张嘉师说道:“父王言之有理,曹少府的年纪确实是大了一些,而且身体的状况不算很好,若是其担任国尉,恐怕一两年,曹少府就得向朕上交辞呈。不知道父王作为太尉,希望谁能够担任国尉这个属官一职?”

  因为张嘉师担任太尉,国尉的职位很自然就成了张嘉师的副官地位。而在张嘉师卸下摄政王的重担之后,嬴珣并没有改口,而是继续称呼张嘉师为父王,而嬴玥汐以及赢玥涟两位王后则是称之为母后。

  张嘉师在这方面也不是没有尝试过纠正嬴珣称呼的想法,并且付诸行动。但是嬴珣一直以来都有意无意的忽视张嘉师的纠正,时间一长,张嘉师也就只能够由着自己的长子胡闹下去。

  当然,在很多人的心中,包括嬴珣自己,都对这个称呼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而在听到了嬴珣的询问之后,张嘉师则是提出了两个人选,一个就是萧禄,而另外一个则是大秦帝国的名将韩信。

  张嘉师之所以提出由韩信担任国尉,主要就是希望保护好韩信,毕竟韩信担任大秦帝国上将军已经有一段时间,其在之前征伐匈奴的战争当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勋,张嘉师对于韩信的封赏一直都比较头疼,但是眼下让韩信担任杨翁子的国尉职位,并不算是对其明升暗降,毕竟在名誉上,国尉比起上将军更加显赫。毕竟大秦帝国自上将军蒙恬死后,经历了多位上将军,而在张嘉师执掌朝政的时期,李信,桓峰,苏角,渉间以及韩信五人,则是成为了历来的上将军担任人选,而时间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距。

  所以,若是让韩信继续担任上将军,恐怕对其并不是一种好事情。毕竟上将军这个职位掌管着实际的兵权,若是有人以韩信功高震主的因由向嬴珣进谗言,恐怕他这个父亲也会因为鞭长莫及而有可能出现一定的变故。

  这么一个结果可不是张嘉师所能够看到的。因为张嘉师也不希望韩信会像历史那般,遭受横死。

  ……

  说实话,张嘉师认为他所知道的历史当中,韩信的死亡更多是一种冤枉。因为韩信并没有在其能够得到最大利益的时候谋反,相反在其大权已经被削弱的时候谋反,这样的做法有什么意义?

  若非韩信的支持,恐怕秦末乱世很有可能会演变成“三国演义”,汉国,齐国以及楚国三雄并立而非项羽兵败身死,大汉帝国最终得以建立。

  这也难怪根据不少野史的记载,韩信在被杀之前,会仰天长叹:“悔不听蒯彻之言。”

  也就是因为这样,张嘉师在找到了隐居在故地的蒯彻之后,让其到来双玥邑的府邸,希望其能够担任王府长史的职位。

  毕竟蒯彻作为一个实际上并不亚于李左车的谋士,张嘉师对其还是很重视的。

  毕竟蒯彻可以算得上是秦末乱世的鬼谋之才。

  在历史上,蒯彻第一次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是秦二世元年八月,当时陈胜命武信君武臣北上扫荡赵地。

  蒯彻游说范阳县令徐公,说:“我是范阳的百姓,名叫蒯彻,我私下可怜您就要死了,所以表示哀悼。尽管如此,我又祝贺您因得到我蒯彻而获得生路。”徐公连连拜谢,问道:“您为什么表示哀悼?”蒯彻说:“您做县令已十多年了,杀死人家的父亲,使人家的儿子成为孤儿,砍去人家的脚,对人施以黥刑,受害的人太多了。慈父、孝子们之所以不敢把刀子插到您的腹上,是因为他们害怕秦朝的法律。现在天下大乱,秦朝的政令得不到贯彻执行,这样的话,那些慈父、孝子们都将争先恐后地把刺刀刺到您的腹上,以报仇雪恨并成就功名,这是我表示哀悼的原因。”

  徐公又问:“您为什么祝贺我得到先生就获得生路呢?”蒯彻回答说:“赵国的武信君不知道我无能,派人前来询问他的吉凶祸福,我现在要去会见并劝说他,对他说:‘您一定要战胜敌人然后才取得地盘,攻破城池然后才占据它,我私下觉得很危险。如果采用我的策略,将不战而取得土地,不攻而占有城池,传送檄文就能够平定千里,这样可以吗?,他将要问:‘你的策略是什么?’我趁机回答说:‘范阳县令本应整顿他的军队,守卫城池,奋起抵抗,但因怯懦怕死,贪婪而喜欢富贵,所以想首先向您举城归降。首先向您投降而您不给他恩惠,那么边地之城都将互相转告说:“范阳县令首先投降而被杀。”一定会据城坚守,像********一样,难以攻取。为您打算,不如用黄盖朱轮的车子迎接范阳县令,让他在燕、赵的边界驰骋炫耀,那么,边地之城都将相互转告说:“范阳县令先投降而获得富贵。”一定会竞相投降,就像泥丸在山坡上滚动一样轻而易举。造就是我所说的传送檄文就能平定千里的策略。”徐公连连拜谢,准备车马遣送蒯彻。

  蒯彻用这些话劝说武臣。武臣用一百辆车,二百名骑兵,以侯印迎接徐公。燕、赵之地听说此事,有三十多座城投降,正像蒯彻的策略所预料的那样。

  这一幕可以看到蒯彻对于武臣以及徐公相互之间的纠葛,让其保住了性命的时候,同时也让很多人知道了他的才能。

  但是蒯彻的计策也算是相当毒辣,因为郦食其就是间接被蒯彻以及被蒯彻说服的韩信所害死的。而这一条计策,也在间接造就了秦末乱世有可能会出现的结局分支。

  汉四年(前203年),汉将韩信俘虏魏王豹,攻破赵、代,使燕国降服,接连平定三国,然后率兵向东将要攻打齐国。军队还没有过平原县,听说汉王刘邦已派郦食其劝降了齐国,韩信想停止进军。

  蒯彻游说韩信,说:“将军您受汉王的命令攻打齐国,而汉王又另外派兼有暗探身份的使者单身前去劝降齐国,难道有诏书命令您停止进攻吗?为什么不进军?况且郦先生以一个士人的身份,乘车前往,凭三寸不烂之舌,而劝降齐国七十余城,将军您率领几万兵众,才攻下赵国五十多座城。当了好几年将军,反而不如区区一个儒生的功劳大。”

  于是韩信认为他说的有道理,采纳了他的建议,终于渡过黄河。齐王已听从了郦食其的劝说,就把他留下,一起饮酒作乐,撤除了对汉的防御。韩信因而袭击历下的齐军,于是来到临苗城下。齐王认为郦食其欺骗了自己,就把他用沸水煮死。在与韩信交战战败之后,田横兵败逃走,韩信最终平定了齐国,自立为齐国的代理国王。

  当时汉工正在荣阳受围困,就派张良前往临淄,立韩信为正式齐王,以便安抚他,使他坚定地站在汉王一边。项羽也派武涉去劝说韩信,想要和他联合。

  接下来,也就是因为蒯彻的劝谏,差点没有让历史的走向完全发生改变:

  蒯彻知道天下局势的变化取决于韩信,想劝韩信背叛汉朝,就先用隐语暗示韩信说:“我曾经学过相面术,观察您的脸谱,最多不过被封为侯爵,又总是处于危险之中;而看您的背形,则非常尊贵,难以说出。”

  韩信问:“您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蒯彻于是请求让别人走开,然后说:“天下刚刚起来发难的时候,英雄豪杰之士自立为侯、王,振臂一呼,天下之人像云雾一样会合,像鱼鳞一样错杂积聚,像疾风一样迅速兴起。常时人们只为推翻秦朝而忧虑。现在刘邦、项羽两方相争,使人一败涂地,流离失所,数不胜数.汉王率领几十万兵众,据守巩、雒,凭藉山、河之险,一日数战,毫无功效,战败而逃,不能援救,在荣阳败退,在成皋负伤,逃到宛、叶之间,造就是所说的智谋、勇力都陷入困境之人。楚人起兵于彭城,辗转争斗,所向无敌,进兵到荣阳,乘胜利之势,威震天下,然而在京、索之间受阻,临近西山却不能前进,如今已经三年了。锐气在险峻的关塞受挫,国库的粮食耗尽,百姓苦不堪言,不知归顺于谁。以我之见,除非有天下圣贤。否则势必不能消除天下的灾祸。现在刘邦、项羽两人的命运就掌握在您的手里。您帮助汉王,汉王就会取胜,与楚王联合,楚王就会成功。我愿意推心置腹地向您表达愚陋的诚意,就怕您不能采纳我的建议。现在为您着想,不如让他们两方都得到好处,共同存在下去,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势必无人敢先发难。凭您的贤达圣明,又有众多身穿锁甲的军队,占据强大的齐国,联合燕、赵两国,出兵到空虚之地控制他们的后方,顺应民心,西向制止楚、汉间的争斗,使士卒免于死亡,天下之人,谁敢不听从!您按照原来齐国的版图,拥有淮、泗之间的土地,以恩德安抚诸侯,拱手安居,礼让贤士,那么天下诸侯都将竞相朝拜齐国。我听说‘上天赐予而不接受,反而会受到罪责;时机到来而不行动,反而会得到灾祸,希望您深思熟虑。”

  韩信说:“汉王待我不薄,我怎能见利忘义、背恩忘德呢?”

  蒯彻说:“当初常山王张耳和成安君陈馀结下生死之交,等到为张餍、陈释的事而争吵,常山王抱头鼠窜,归附汉王,借兵束下,战于鄗北,成安君死于泜水南岸,身疗分家。逭两人结交之时,亲密无间,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们相比,而最后却自相残杀,以至于灭亡,这是为什么呢?祸患产生于**太多、人心难测。现在您忠心耿耿地与汉王交好,不会比那两位关系更紧密,而所争论的事情又往往比张餍、陈释的事情重要。所以我认为您坚信汉王不会危害您是错误的.大夫文种使即将灭亡的越国生存下来,使勾践称霸于中原,功成名立而身遭杀害。俗话说:‘野鸟捕尽,猎狗就会被烹杀;敌国破灭,谋臣就将死亡。’所以从交友这方面说,没有人能超过张耳和陈馀;从忠臣这方面说,没有人比得上大夫文种。这两个事例,应该说足以做为借鉴了,希望您好好想想.况且我听说勇力和谋略使君主感到畏忌的人将难保性命,功业压倒当世的人将得不到奖赏。您渡过西河,俘获魏王,活捉夏说,攻下井陉,讨伐成安君的罪过并把他杀死,而得以在趟国发号施令,威胁燕国,平定齐国,向南挫败楚国的几十万兵众,终于斩杀龙且,派人西行向汉王报功,造就是所说的功业天下无双,谋略世间少有之人。现在您功高难以奖赏,威重使君丰畏忌,归附楚国,楚人不信任您;归附汉国,汉人害怕您。您想带着这些功业和威望归附谁呢?处在人臣的地位,而有高于天下的名望,我实在为您担心。”

  韩信说:“先生暂去休息,我要考虑一下。”

  过了几天,蒯彻又劝说道:“能否听从忠告,是做事成败的征兆;谋划是否得当,是存亡得失的关键。从事奴仆的差役,就会失去万乘枓仁的权柄;保守低微的俸禄,就会丧失成为公卿、宰相的机会。心裹明明知道这个道理,而刁;敢做出决断并付诸行动,将会成为百事之祸。所以猛虎如果犹豫,还不如蜂、蝎以毒刺刺人;孟贲如果迟疑,还不如儿童坚决去做。这是说贵在能实际行动。功业很难做成却容易失败,机会很难遇到却容易丧失.‘时机啊时机,不会第二次来临。’希望您不要怀疑我的计策。”

  韩信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汉王,又自以为功多,汉王不会夺回他统治的齐国,于是婉言谢绝了蒯彻的建议。蒯彻因游说而不受信用,非常害怕,就假装疯狂而做了巫师。

  可以说,若是当初韩信听从了蒯彻的话,韩信说不定真的会成为三分天下的一个君主之一。

  毕竟当其时韩信的实力控制着河北以及齐国故地的大部分地区,虽然国力因为多年的战争而相当虚弱,但是楚汉之间的僵持,完全能够为齐国得到足够的缓冲发展时间,若是韩信能够把握楚汉之间长久僵持而展露出来的疲态,甚至是有可能在数年时间之内能够逐一消灭楚汉两国,正式定鼎天下。

  在一些方面而言,张嘉师在想到了蒯彻有可能会改变历史的走势之后,自然是希望自己能够控制这样的人才。

  所以,他让盖聂的情报组前往蒯彻的故乡寻找蒯彻的踪迹。

  而根据一种当其时流传的说法,那就是陈平曾经对其子陈买说道:“此种绝户之策绝非出自王上之手,很有可能,这是蒯彻的谋算。不得不说,王上这次可算是让我等都相当吃惊。不过这样也好,因为这也就说明,王上想要做些什么,都能够得到更多的妥善之处。”

  只不过,这样的说法,并没有得到任何确认。而在阴识等人心中,对于蒯彻这个直到去世都相当神秘的人的存在,都抱有一定疑惑。因为蒯彻在这个世界的存在,并不见于史书……


  (https://www.7722wx.com/html/5229/441000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7722w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7722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