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逍遥大亨 > 第七五七章 记载

第七五七章 记载


两个正宗宣炉的发现,让杨靖恨不能抱着这口大铁箱子亲一口。

        这口箱子中盛放的宝贝真的是太让人惊喜了,用惊喜的无以加复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整个大铁箱子中一共就放了十一件宝贝,但这十一件宝贝都绝对是国宝级的存在,尤其是那个柴窑天青釉水仙花瓶以及这两个宣炉,要是拿出去的话,绝对会在考古界引发轰动的!

        这种寻宝的结果简直就是比天上掉馅饼来的还要让人欢喜。

        微微平复了一下心情,杨靖打算看看这口箱子中还有宝贝吗,结果扒拉了一顿,里面确实是没有宝贝了,但却让他找出来一个被油布和棉布层层包裹了好几层的小包袱。

        这个包袱被保护的这么严密,而且还和这十一件国之重宝放在一起,显然这个包袱里面也是相当了不得的东西。

        结果当杨靖打开这个包袱之后才发现,这个包袱里面除了写满了字的纸张之外就是一些写满了字的丝绢。

        杨靖也搞不清楚这些写满字的纸张和丝绢到底记载着什么,不过随便拿起一幅丝绢来一看,他立刻就搞清楚了这些东西到底是干嘛的。

        “......泰族人日益猖獗,我吴哥朝面临的局面越发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塔玛农陛下派遣大臣遮玛干作为使节前往大明上国觐见,同时恳求上国皇帝陛下出兵帮助我吴哥王朝......上国洪武皇帝陛下对于遮玛干的觐见非常满意,赏赐了大量的手抄佛经以及佛像和精美的瓷器......遮玛干返回之后,塔玛农陛下对于洪武皇帝陛下赏赐的佛像和瓷器非常喜爱,把洪武皇帝陛下的圣喻以及两个元青花罐供奉在了皇宫之内......”

        这张丝绢的历史已经很悠久了,上面记载的是那些手抄佛经以及一些金佛像还有那两个青花大罐供奉了起来。

        丝绢上写的那些东西的意思大体就是这个样子,不过这张丝绢上的字体都是汉字楷书,但没有标点符号断句,杨靖只能大体的翻译成这个意思。

        杨靖知道早吴哥王朝,尤其是吴哥王朝后期,有很多汉人在吴哥王朝内任职。记载这些事情的官员,应该就是汉人,否则这张丝绢上也不会用汉字记载这些事情。

        而从时间上来推断的话,这张丝绢上记载的东西很符合当时的情况。

        吴哥王朝的最后一任国王就是塔玛农国王,他在位整整二十年,从1373年到1393年。而在那个时期,泰族人,也就是泰国素可泰王朝兴起,他们不断进犯吴哥王朝,多次打败吴哥王朝。最终在明洪武二十六年的时候,吴哥王朝最后一任国王塔玛农在憋屈中驾崩,他临死之前也没有等来大明上国的援军。

        不过说来也正常,大明刚刚统一才二十多年,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而且朱元璋就算是用兵,也不会去中南半岛这种烟瘴横生的鬼地方去帮助吴哥人,北边元蒙余孽才是朱元璋需要防备的最大心腹之患。所以,塔玛农国王没有等来明朝的援军也就在所难免了。

        但从这份记载上就可以看出,第一口箱子内的一些金佛像还有第二口箱子中的那些手抄佛经和那份圣旨以及那两个元青花人物大罐,显然就是从塔玛农时代保存下来的。

        高棉向来是汉族的忠实小弟,不管是吴哥王朝还是后来的金边王朝,高棉从来都是奉华夏为上国,无论是宋朝还是明朝又或者是后来的清朝。

        一方面是上国赏赐的东西确实精美异常,对于吴哥王朝或者金边王朝的国王来讲,那都是珍品。另一方面,这些宝贝都是上国的皇帝赏赐的,必须要恭敬的对待,否则就是对上国的不敬。如果不恭敬对待这些赏赐品,万一要是惹来上国的不快,人家随便动动手指头就能灭了自己!

        高棉把上国皇帝赏赐的东西供奉起来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很显然,这个包袱中的东西,大都是记载着这些宝贝的来历的,从北宋到南宋,再到明朝和清朝前期,在这六口大箱子中发现的宝贝,每一件都有来历记载。

        当然,也有一些东西杨靖还没有发现,估计那些宝贝都在剩余的最后一口箱子内放着呢。

        不过从这些记载上来看,这些宝贝显然都是当年小鬼子从东南亚掠夺来的宝贝。从缅甸到泰国再到高棉、老挝以及安南、大马、新加坡,这些中南半岛上的国家全都被小鬼子抢了一个遍,当然,太平洋中的菲律宾、印尼也没有逃得过小鬼子的魔掌。

        之前那几口箱子中存放的宝物,都是从这些国家内搜刮而来的,当然,这些东西即便是在曰本人的眼中,也是无价之宝,所以他们在搜刮这些极品宝物的时候,也顺带着把记载着这些宝物来历的资料一块给抢了过来。

        这就更证明了杨靖之前的猜测,当时主持这场劫掠的家伙,绝对是一个极为精通华夏古文化的曰本人,要不然这家伙也不会把这么多的极品宝贝放在一起。

        而在这个包袱的最底下,杨靖发现了一份用日文书写的笔记本,本子上记载的东西立刻就彻底证明的杨靖的猜测。这个本子上内容翻译过来大体就是这个样子的。

        “昭和二十年二月底,阿波丸号抵达圣费尔南多,带来了从华夏港岛装载的一些极品宝物,其中就包括四年前在华夏得到的那四个头盖骨化石。

        阿波丸号停靠圣费尔南多港口之后,负责秘密押运的左山昭夫中佐要把存放在圣费尔南多以及周边几座城市的宝物全都运走,但这段时间以来我总觉得心神不宁,直觉告诉我,这些宝物不能随阿波丸号运走,于是我就把船上运送的一些极品宝物留了下来,等待帝国潜艇部队过来运送这批宝物。

        这批宝物的价值太高了,容不得半点疏忽。所以哪怕左山昭夫中佐不同意我这么做,但我还是强硬的把这些东西留了下来。果然,我的直觉没有错,有着‘不沉之舰’称号的阿波丸号,竟然没能坚持到返回本土。

        三月初,阿波丸号抵达苏门答腊,为驻扎在那里的帝国士兵运送过去了大量的补给。后阿波丸号抵达新加坡,后从新加坡起航返回本土,结果却没有想到在台岛附近被美国人的潜艇击沉......

        愿天照大神能够保佑那些无辜葬身海底的同胞们!

        也幸亏这些宝物没有随船一块运走,否则这些宝物就会和阿波丸号一块沉入到海底。

        鉴于太平洋的局势愈发的紧张,潜艇部队的潜艇也极难打通从吕宋通往本土的航线,所以我把这些宝物分成了好几批,一些埋藏在这里,另外一些宝物包括那四块头盖骨化石,都跟随着八月初抵达圣费尔南多的一艘潜艇一块被运走,还有一些埋藏在圣费尔南多。

        一开始我也不知道这种艰难的局势还能维持多久,但天皇陛下嘱托给我的任务我必须要完成。我把剩余宝物中最为珍贵的宝物藏在这里,就算美国人恐怕也不会想到这一点。

        可没想到天皇陛下竟然下诏无条件投降!现在这些宝物已经很难运回本土了,我只能将这些宝物就地掩藏。愿天照大神保佑,我们以后可以把藏在这里的这批宝物启运回国......

        井上俊于昭和二十年八月十七日留笔。”

        看完这个井上俊写的这些东西,杨靖总算是彻底弄明白了这些宝物的来历,包括当初曾经在毛罗群岛的水下日军秘密基地中发现的那四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也彻底搞清楚了。

        很显然,当年那四块头盖骨化石确实是落在了曰本人的手里,但却被曰本人藏在了港岛,这一藏就是四年,一直到曰本眼看着就要坚持不住了,这才被阿波丸号从港岛运上了船,然后带到了菲律宾,本来按照那位押运的左山昭夫中佐的意思,藏在菲律宾的这些宝物是会和那四块头盖骨化石一块被运走的,但这位井上俊却留下了这些宝物,包括原本装在阿波丸号上的那四个头盖骨化石也一块被留了下来。

        不得不说这位井上俊的直觉真的是很恐怖,他竟然早早的就预料到了阿波丸号的沉没,所以才坚持把宝物留在了菲律宾。后来在曰本天皇投降的前几天,一艘潜艇抵达了圣费尔南多,然后井上俊就安排把一些宝物以及那四块头盖骨用这艘潜艇运到了毛格群岛的水下秘密基地。

        恐怕当时那艘潜艇抵达毛格群岛之前,曰本天皇就宣布无条件投降了,所以估计那些潜艇兵也没什么心思管理那些宝物和那四块头盖骨化石了,只是匆忙的把这些宝物还有那四块头盖骨化石卸下来之后,就返回本土。

        也正是因为没有人特意的去关照那四块头盖骨化石,结果那四块头盖骨化石极有可能被后来起宝的曰本士兵当成了是普通人的骸骨,结果那些起宝的曰本士兵拉走过了那些珍贵的宝物,却把最贵重的四块头盖骨化石留在了那个基地中......

        至于藏在这里的这批宝物,也是那位井上俊从小鬼子在东南亚各国以及华夏劫掠来的宝物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原本是要运回曰本本土的,结果小鬼子投降的太快,结果这些宝贝不得不被这个井上俊留在了这里。

        看着手里的这个小包袱,杨靖很清楚,这些记载着宝物来历的丝绢或者纸张,是完全可以和这些宝物一块出世的,这些记载恰恰也可以说明这些宝物的真实身份,比如说那两个宣炉......

        至于这个井上俊所写的这些东西,那还是不要让别人知晓的为好。井上俊写的这些东西,恰好也证明了这些宝物都是从各国抢来的,所以一旦井上俊的这个笔记本被公诸于世的话,那么这些宝物自己肯定保不住。

        所以,这个笔记本还是老老实实的在储存空间中呆着吧......

        ps:鞠躬感谢“初吻给了手”2000的打赏,“非常懒的鱼”100的打赏。

        早上打开书评看到老兄弟“初吻给了手”提出要老墨爆发一下,好吧,好长时间也没有爆发了,老墨这两天就小爆一下,正好这两天事少点。今天先来四更!


  (https://www.7722wx.com/html/58887/231888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7722w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7722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