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汉家日月 > 第八十三章 流民

第八十三章 流民


  崇祯九年开春后,马头营吏书署“左勾拳”、“右勾拳”重拳频频出击,又有了大举动。其一是收编了马头营千户所治理境内的六个民屯的投靠,由此一来,这马头营镇左右方圆几十里内再也看不到民屯,彻底成了军镇。

  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那稍微远点的民户个个眼馋的发蓝,可是又无可奈何,有些民户按耐不住心思欲举家私下投奔马头营,打探消息后,却是得知今年开春的收编工作已经结束,请这些外来民户耐心等待。

  对于这些新投靠的六个民屯人口,吏书署派出于望的四姐夫刘青山带队,直接率领了这大批人口去了南部沿海地带。

  马头营旁边的清河沿着东南方向奔海而去,过了二三十里就到达渤海边。这靠着清河的出海口有三个岛屿,分别为菩提、祥云、月岛。

  其中去年最大的祥云岛已经建设成为了盐场。马头营今年则是再建设两个盐场,新盐场就建设在另外两个略小的岛上。

  其二,去年于望一直就挂念着围海大坝的工程终于提上日程。这倒不是于望异想天开,因为毗邻的天津地区,在万历二十六年,汪应蛟受命任天津海防巡抚,他提出“潮田之法,不独南方,即北地边海之区,皆可依仿而行也。”

  万历二十八年,他于白塘口、葛沽两处,垦种5000余亩,其中水田2000亩,每亩最高收四五石,余为旱田,多者每亩收一二石。

  后期又有徐光启,从万历四十一年至天启元年,先后四次在天津北部濒海屯种,若如吴越人,他在葛沽购置20顷荒田,引来南方优良稻种,仍采用围田之法防涝,并戽海河水备旱,同时,利用海河潮汐进行灌溉。

  万历四十四年,徐光启大获丰收,其“试种南稻,农师孙彪,用人粪干每亩施八石,结果稻棵疯长大如碗,根大如斗,含胎不秀,竟不收。后一年,每亩改用麻糁四斗,是年每亩收米一石五斗,科大如酒瓶口”。

  徐光启在粮食丰收后,吃用不完,当年竟然还私家建立了酒厂,用这些富余的粮食拿来酿酒。

  换在如今大明北地的收成,一亩地大都收成五六斗,这亩产一石五斗,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产量!

  如此,有了这两位先贤故智,于望岂能不效仿之?当即在刘青山的指导下,在沿海低洼积涝地区,大造拦海大坝,广开水田,采用江南围田耕作办法。

  如此,这建设新盐田需要人手,这围海造田又是需要大批人手,这开春新投奔而来的六个民屯的人口,到最后居然还是不够使唤!

  每年开春,最是老百姓青黄不接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一年的存粮在苦苦熬过冬季,家家户户基本上家里是粮食颗粒皆无,这春耕又要借贷投资耕作,熬到收秋还得好几个月时间。况且如今的年景,就算是有了收成,还够不上官府的赋税征收呢。

  所以,如今的广大的贫苦老百姓已经没有活路,左右是个死!

  不说以后怎么生存,就说眼前这几个月吃啥用啥?除了等死,饥民就是逃荒。况且已经有消息传来,山西在遭受连年的旱灾、虫灾后,三月,又发生******。时饥民无粮,只得食树皮、草叶。树皮、草叶尽,乃人相食。

  朝廷邸报上的通告充满了:“赤地千里,炊烟断绝,流民四起,易子而食”等等触目心惊的词语。

  而乐亭县处于大明北地边关,这日子也好不了哪里去。天可怜见!这马头营出了于望大人!这于望大人真是乐亭上下贫穷百姓的再生父母,去年马头营大建设,就已经帮那些贫苦大众度过了一个难关。

  在今年开春这要命的时刻,这些“灾民”正慌徨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又听闻马头营今年又大举招聘“民工”,这可是“久旱的禾苗盼来了甘霖,绝处逢生啊!”。消息一传出,顿时整个乐亭、滦州一带的贫民都轰动起来。

  现在只要是通往马头营方向的官道,都挤满了衣不蔽体,扶老携幼的人群。其中更是有很多饥寒交迫的老者弱小,走着走着,就一头栽倒在路边,再也起不来了。

  “娘亲,俺饿!”,官道上迁徙的饥民人群里,一个小女孩抓着自己母亲的衣领,有气无力地道。

  这是一家典型的流民,滦州人氏,主母李氏,三十不到的岁数,只见她头发蓬乱肮脏,面黄肌瘦,单薄的衣裳千疮百孔,身上满是灰尘,年纪轻轻的就苍老的好像四十许人。她随行的女孩不到十岁,瘦弱枯巴的身体,头发枯黄,脸色也是枯黄,现在她只是在母亲怀中有气无力地直哼哼。

  在她们身旁,他的男人挑着一个担子,前面的箩筐里有一床薄被,加上一些简单的行李。后面的箩筐里,还躺着一个更小的男孩,他四肢无力地缩在箩担内,身子饿的瘦成芦柴棒,从而显得脑袋奇大。

  象她们这样的人家,还有几家,俱是在听说马头营那里可以活命后,一个屯子里出来的集体逃荒的。在这个乱世,就是逃荒也要拉帮结派,讲究宗族乡亲,如此路上好歹有个照应。

  李氏母亲安慰自己女儿道:“囡囡不要慌,等到了马头营,就有东西吃了。再忍忍吧!”一边说,一边心疼地将女儿紧紧的搂在怀里。听到身边母女的对答,那挑担子走路的汉子一声不响,只是闷头赶路。

  说来这家人,从滦州出来后,虽然是流民,身无分文,但是这一路上滦州的官兵哨卡可是如狼似虎。就算人们出去讨饭,经过那些哨卡,居然还要交过路税!这李家人哪有钱财?这哨卡的官兵可是不管那么多,看到行礼担里还有一口唯一值点钱的铁锅,也抢了去!

  这家人一路行来,混在流民群中的还有很多青皮无赖,虽然也是逃荒,但是仗着年轻力壮,纠集了几个人,在流民群中称王称霸,好不威风!许多软弱无靠的妇女都遭了他们的侮辱。

  还好,李家人出来的时候,同行的还有几户乡亲,彼此互相帮衬。那些青皮有次想过来占便宜,那平时老实巴交的丈夫李有民这次却是脸红脖子粗,抡起扁担就要和他们拼命!再加上同村的乡亲鼓噪之下,那些青皮缩了回去。

  如今这个世道,就算是流民中也有欺压,也有压迫,这世道的人心终究是怎么了?

  还好,等出了滦州,他们进入乐亭县境后,情况大为改观!李家这一路行来,已经路过了四个官兵关卡,据听说是乐亭巡检司派出的人马。

  这里的官兵不像滦州,完全没有那凶狠贪婪。每次一股流民到达,这些官兵都是客气的让他们在一边聚集,随即又有吏员过来询问登记人口,然后指明道路方向,嘱咐人们朝哪里走,并且开具了路条。

  其中尤其重要的是,这些吏员每接待一批流民,首先就是询问这流民群中可有不法青皮之徒?在流民的指证下,李家可是见到每个关卡路边都有木桩,那木桩上都纷纷吊死了一些路上作奸犯科的歹徒。

  王法森严,宵小震佈,如此流民群中,那些莠萎之徒纷纷缩起了脑袋,流民人人是拍手称快,对着乐亭县这些朝廷官军好感莫名大增,同时也是敬畏不已。原因无他,看着这些官兵老爷和大明别处的官兵就是不一样,首先他们个个军服严整,身上收拾的干干净净,体格彪悍,一脸的冷厉煞气,不论站立,行走都是一板一眼,威严不可侵犯!

  但是强中更有强中手,这些在流民眼里已经天兵天将的官兵,有时候哨卡里偶尔还有另外一些官兵出来巡查。看到这些人出来,这些执勤的巡检司官兵则是一改板着死人脸的严肃,满脸堆欢,对着这些后出来的官兵满口亲热:“师兄长,师兄短的”,如流民对于他们一样,这些巡检司官兵也是一脸的敬畏写在脸上。

  流民对于这些穿着差不多的官军哪里分的清楚?但是他们至少知道了,这关卡里分为两部人马,后来事情清楚了,除了乐亭巡检司的兵丁,那另外一部人马据说是马头营派出外勤的汉家军。

  由此,这马头营还没有到,这些流民已经向往不已!有如此威风的军队,那马头营里想来是个安乐太平的地头罢?

  到了后期,流民终于进入了马头营地带,一切都是让他们新奇不已!不说这一路的平整的水泥路面,光是路旁那广大田野上,到处是忙忙碌碌的人们在耕作!

  这些耕作的人们一看就是本地人,他们个个红光满面,体格粗壮,一看平时就是吃的很饱!

  这年头,能吃饱肚子,可就是这些流民最大愿望了!这些流民各人脸上都是轻松了许多,看来传言是真的,自己逃荒来马头营,还真是对了。

  经过艰苦跋涉,李家人终于到达了马头营城外,一到达那里,他们就是震惊了。只见城外分成了两大流民群,人头攒攒的,怕人数不有好几千?李氏心里已经打起鼓来,这么多人?马头营有能力全部安置吗?不要千辛万苦到了地头,最后还要被赶走,那可真是没有活路了!

  随着李家这股流民的到来,只见路口就有文书打扮的吏员前来引导,先是大概看了前面巡检司颁发的路条,接着就让他们进入一个流民集合地,让他们等待后面安置。

  在人群里,李氏搂着女儿瘫坐在地上,随着人们的议论,情况清楚了。眼前这些流民一律不得进城,目前只能在城外就地安顿。不过没有关系,在城外这马头营立有五个民工招募处,一些有点一技之长的人们可以先去报到,马头营可以先行安置。

  比如那些会做木活的,有木匠招募点,会打铁的,有铁匠招募点,会烧砖的,烧瓷器的,有杂匠招募点,总之只要流民中有一技之长的,可以优先安置。

  李氏紧紧的搂着女儿,在女儿喊饿声中,只是低声安慰,满脸未知的恐惧。此时她的丈夫已经去了那些招募点打探消息,包括同行的乡亲都是如此,留下了妇女老人来照看自家孩子。

  这一切的命运,等自家男人回来后,就都清楚了。

  包括李氏,这伙流民家属都瘫坐在地上,各人都是浑身脏兮兮,蓬头垢面的,不时用敬畏的眼神看着路旁来来往往的马头营本地人,看着这些本地人衣着整齐,精气神足,走路如风,说话如钟,体格强壮,生气勃勃,纷纷羡慕不已。

  她们彼此用满怀希望的话气交谈着,想象着以后过上马头营居民的日子,怀着希望,怀着担忧,这话里话外充满了憧憬。

  不知道过了多久,在焦急的等待中,这些流民家属骚动起来,因为她们自家的男人们回来了!现场立时是一片“孩子他爹”的叫唤声。李氏也是兴奋地搂着女儿道:“囡囡,快看,你爹爹回来了!”

  在一片嘈杂的呼爹唤娘声音中,李有民那平时永远苦着一张脸的模样已经不见了,只见他满面笑容地回到了自己女人和两个孩子中。他回来的路上,还小心的端着一碗粥,到了李氏面前,只是道:“有吃的了!赶紧喂给囡囡和儿子吃!”

  看着面前这一大碗的浓稠的米粥,李氏眼睛都红了,多少时候自己的孩子没有沾到过米粒了?当即她小心的照料女儿喝粥,看着女儿急吃,心疼的道:“吃慢点,吃慢点,你做姐姐的还要留半碗米粥给弟弟吃呢,你弟弟也是饿的紧了!”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黄毛小丫头虽然饿的发慌,却是很懂事,她急急的喝了两口粥,忽然停口不吃了,说道:“我吃饱了!剩下的就给弟弟吃吧!”

  虽然她嘴上说不吃,可是那眼睛却是直勾勾的盯着饭碗,再也挪不开。看到女儿如此乖巧,李氏眼中掉下眼泪,只是安慰道:“囡囡,不怕,不怕,咱们已经到了马头营,以后你再也不会挨饿了······”

  李有民怜惜着看着两个瘦小枯巴的孩子,伸手摸了摸孩子的头顶,蹲下身来,闷声到:“真是幸运啊!这马头营民工招募处,有一个点是招募水泥厂工人,你家男人没有一技之长,但是一身的力气还是有的!我已经被收录为水泥厂工人!从此以后每月会发下月粮五斗,往后这一家子的肚子好歹是能填饱了!”

  “真的?”李氏满脸喜悦:“这么说来,你已经是有活干了?”

  “是的!听招募处的吏员说,在水泥厂旁,同时还设有畜牧场,到时候还招收妇女打理畜牧业,每个月发放月粮三斗哩!······算了,这个以后再说吧!”

  “孩子他爹!既然我也能找到点活干,为啥我就不能去?等咱们去了安置地点后,我也要去干活,可怜咱家两个孩子,这么多年一直就没有吃饱过肚子的时候!我这做娘的,心疼啊!”说着,说着,这李氏不由掉下眼泪来!

  李有民默然,说来他从小也是上过几年私塾的,自古圣人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教诲,他深深的记在脑海中。

  都说大丈夫一日不可无权,小丈夫一日不可无钱,论到“齐家”,自己家无隔夜之粮,妻儿啼号饥寒之中,此等男儿,又岂配得上“丈夫”二字,只怕愧也得愧死了。

  听到自家婆娘说也要出去干活,为的就是让两个孩子能吃饱饭。此时李有民羞愧的无地自容,只是喃喃道:“孩子他娘,亏得我七尺好男儿,愧对作为你丈夫这一名号!······”

  这会儿,李有民看到自家儿子已经喝光了碗里的米粥,伸着舌头只是不住的舔着饭碗,把那些汤汁舔的干干净净,不由心疼的道:“还没有吃饱罢?不急,等下这马头营就统一赈济米粥,到时候人人一碗!”

  说来前面这碗米粥却是劳工招募处提前派给招募的民工饭食,当时据那里的吏员说,让这些新来的流民不要拥挤,不要抢闹,随后会有集体米粥派下续命。

  听到李有民这么说,李氏面露欢喜,只是怜惜的搂着女儿道:“囡囡,听到没?等下还有吃的呢!”

  “嗯!”这黄毛丫头眼睛一亮,流着口水,重重的点了点头。

  “我已经决定了!在水泥厂里先做着,等有了机会,我就参加这马头营汉家军!这马头营军户里,作为军属的待遇可是了不得,我都打探清楚了······”

  “孩子他爹!听说这马头营已经不再收编军户了,你能行吗?”李氏面色充满希翼又是担忧。

  “事在人为!想我李有民作为堂堂男子汉,岂能连家小都不能照顾好?就算今年不行,还有明年呢!······”


  (https://www.7722wx.com/html/6142/348716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7722w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7722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