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汉家日月 > 第二零三章 出巡

第二零三章 出巡


  崇祯十一年六月,一行彪悍的人马在宽阔的华北大平原上行走着,其人马皆是具甲荷枪的精壮的汉子,他们个个衣甲森严,几百骑组成的那股铁流可谓是煞气十足。期间又是能看到在原野上远远散开的游骑斥候,一般生人莫说勿近,只怕还没有看见这人马主队就被那些游骑拿下盘问审查了。

  此刻骄阳似火,队伍里的那些彪悍的汉子个个被晒得一脸通红,却是精神都很好,整个人马行进中,除了马队隆隆的马蹄声,居然听不到一点人们说话声。

  这队人马正是开平游击于望大人的亲卫人马。只见在整个军伍最前面,于望骑着早年收获的那匹“乌云盖雪”骏马。这次出行,正是他亲自出来巡查地方,而他身边就是李舒等嫡系心腹,在这些人之后,就是一票彪悍的亲卫队与军中旗手鼓手。

  当然他们现在并没有打什么旗号,猛一看似乎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那股行军中的沉默严整,那股百战精锐的气势,却怎么也遮掩不住。

  自从于望荣升开平游击后,一下子手中的地盘扩大了四倍,开平中屯卫管辖的除了乐亭,滦州,卫城,还有滦南大片一望无际的原野。

  一下子爆增了如此多的土地,可以说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但是如何把这么多土地都开发出来,又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虽然去年,于望秋收取得巨大成功,但是上上下下还没有高兴多久。这数不尽的钱粮又是哗哗的消失无踪。

  自从去年于望坐镇开平后,很快就展开铁血整顿。所有中屯卫的营伍全部解散,该种田的种田去,还想当兵的只能去新兵营,从头做起。至于那些大大小小的武官也全部闲置,如果继续想带兵,同例,也要去新兵营,甚至他下令所有的旧派军官不得私人养有家丁。

  这个举措可谓得罪了所有中屯卫的上下军官,换是别人,早就死无葬身之地。可是于望并不在乎,有了乐亭的教训后,他早有准备。这些国之蠹虫,老老实实的也就罢了,如果敢闹事,正好一网打尽!

  由此看来,当时朱雨泽的揣测可谓正确无比。

  而于望入驻后就展开全面调查,发现此地可谓物产丰富,其中一条陡河贯穿全境,所属的土地一望不见边际。据自家姐夫兴冲冲的到处考察后,大言不惭的宣称,这么多的宝地白白荒废掉,真是太可惜了!只要官府肯大力投入建设基础水利工程,加上良好的管理系统,完全可以盛产如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

  还有就是此地矿藏丰富,其北部和西部丘陵区的煤炭、矾土、高岭土、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由此在开平大地上煤窑数不胜数,石灰烧窑也已初具规模,并且开平还是大明北地著名的陶瓷出场地。这里的烧窑业也格外兴盛,据调查结果,光是现在,以馒头窑烧制瓷器的陶瓷厂就多达六、七十家。

  前后总结后,姐夫刘青山可谓是破口大骂:这些卫城的大小官员一个个都是饭桶,这么好的条件都不能利用起来,简直是守着金饭碗去讨饭,其罪不可饶恕!

  前前后后大概情况调查的都差不多了,于望心中也有数了。目前自己首要的任务,除了屯田,还是屯田!于望心中可是有明悟,这个年头,除了粮食,其他都是虚的!不要看现在年年粮价上涨已经很可怕了,但是再过几年,就算你手里有银子也买不到粮食啊!

  贼寇李自成为什么能屡屡死灰复燃,还不是因为中原腹地连年灾害,流民遍地?老百姓都没有活路了,朝廷又没有钱粮赈济地方,为了活命,这些流民不从匪还有其他出路吗?

  所以,每当李自成喘息下来,一蹿入中原腹地,举旗造反,自然是流民蚁附而来,闻风而动,所以他屡屡可以轻易的聚集起几十万,上百万的大军。

  纵观贼首如李自成、张献忠之流,造反再怎么声势浩大,转来转去就是河/南、陕/西、湖/南之大灾之地,他们为什么不去江南如苏/淞/浙/杭等地?

  原因很简单,这些地区相对来说富裕,老百姓不论如何艰难,这肚子还是吃的饱的!你们流匪一来,我凭什么要跟你造反?而且你们一来就是如蝗虫般的打砸抢,这不是毁了自己全部身家么?

  如此,这些流寇在江南地区是没有生存空间的,当地老百姓是如同见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既然没有群众基础,李自成等贼首去那些地方不是自己找死么?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李自成后期得势并不是他如何的英明果敢,如何的世之豪杰,又如何的“精兵”无敌,而是国朝沉珂难救,再也挤不出一丝钱粮安定地方,也再组织不起有力的官军去围剿,让他走了狗/屎/运而已。

  换言之,在当时那个大环境,无论是“王自成”也好,“赵自成”也罢!只要在那个时机,有胆量干一票的,谁说不能一遇风云便化龙?

  要想稳定自己的地盘,在这个乱世站稳脚,不屯田还能干什么?所以,在整个中屯卫除了严整军伍体系,其他大量的旧派武官,还有各地的乡绅的私人利益,于望都没有去动他们。

  他们以前侵吞的田地,默认。他们经营的各种矿厂或者商栈营生,默许,只要他们在税务司里具本报税就好。如果连这点区区小税他们也不想交,于望也不介意罚的他们倾家荡产。

  于望之所以默认以前这些“特权阶级”的私有利益,倒也不是怕了他们,只是时间紧迫,只是自己的手头要做事情实在太多,也腾不出手来整治。况且自己手上的资源也足以让自己开发,没有必要为了区区利益,而展开让天下乡绅唾骂的行动。

  其实如今于望手里的情报局已经粗有规模。在这些密谍的侦报中,整个开平中屯卫也不是表面这么风平浪静的,这里面除了大量被剥夺了特权的旧派武官外,就是那些地方乡绅也是蠢蠢欲动,因为做惯了老爷的他们,如今手下的佃农不仅跑光光不说,就是做点生意,也开始要交什么税?

  笑话,作为特权阶层的他们何时哪怕向朝廷交过一个铜板的税?这个税钱虽然交的不多,人人随便啐口痰都能打发了,但是其代表意义重大!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上等人”,什么特权都没有了,其地位和普通贩夫走卒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于是这些人便私底下纷纷串联,到处发动关系,其走访的人马是蓟州镇城也去,京师也派人去,似乎在密谋着什么。

  接到这种报告后的于望只是冷笑,吩咐汉家军做好准备,随时准备动手。正当于望磨刀霍霍的时候,忽然京师里传来一则消息。

  原来在今年四月份,去年接替温体仁而接任内阁首辅的张至发由于昏聩无能,时论非之,终于倒台,致仕归乡。

  而这个六月,崇祯帝重组内阁,以程国祥、杨嗣昌等五人入阁,杨嗣昌仍兼兵部尚书。这其中耐人寻味的是,这五个新的内阁大臣,只有一人是正统翰林出身,包括杨嗣昌等都属于外僚幸进。

  在杨嗣昌入阁的消息传出来后,一切在私底下的风起云涌仿佛有人猛的踩了急刹车,一切一切的小动作都戛然而止,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对此,于望也不知道该说是自己幸运,还是那些武官乡绅幸运。

  既然开平大局整个来说还是稳定的,在时刻关注大屯田的于望,于是也有了今天的外出巡查。

  自从于望出了卫城之后,渐行渐远,到了今天,已经远远深入到滦南之地。他骑在马,环顾四周,除了一望无际的平坦干燥黄土地,还是干燥黄土地,难见树木,自己一部人马过后,更是扬起灰尘漫天。

  目前所见大地虽然广阔,沿途却没什么人烟,能看见不少的村子都废弃了。其实在于望先前的手中掌握的资料中,这滦南之地在卫城的鱼鳞册子里,还有建设有一百多个村堡的。

  可是,资料上的那些村堡都在哪里呢?

  重大原因不外乎还是天灾,还有崇祯二年的清兵入寇。那次入侵中,当时鞑子们盘踞在永平府大肆劫掠,一府之地就足有好几万丁口被掳掠出关,时间虽然已经过去八九年,这滦南不仅没有恢复元气的迹象,反而有更破败的趋势。

  于望举目望去,到处是草木枯焦,偶尔所见到的树木躯干都是白花花的,因为这些树木都被历年的灾民剥皮吃光了,也同时造成了大批树木的枯死。

  自然环境就是如此,越没有树木,这气候就越是干旱,那土地上更不要想留存什么水源出来。虽然只是滦南小小一地,可是这恶性循环已经起了苗头。

  而在黄土飞扬和干裂的纵横沟壑里,又能到处看到是流民的死尸饿殍,遍地的白骨,除了偶尔能看到废弃的庄子及堡子外,巡查的离卫城越远,就越难见到有人烟的型村落。

  巡查当中,于望一行曾经进入一个从外面看上去也算颇有规模的屯堡,但是这个屯堡不用说肯定是早早就废弃了的。因为在这个屯堡里,既没有鸡犬声,更没有人烟。触目所及,都是一些土墙与房屋倾颓倒塌。

  象这样的村子,于望也是见多了。虽然可以肯定里面没有人烟,但是他还是下令搜查,因为说不好里面可能还会有少量挨死等活的村民,能救活一个是一个。

  因为在半年多的开平卫大屯田运动中,受限于吏书司的钱粮底子,也受限于流民的收拢人数,所以到现在也只是充实了滦州和卫城地带。象滦南这么偏远的地方,目前还是没有余力顾及的。

  但是,只要在自己的巡查当中,发现一个灾民,就要救起一个。其中不光光是所谓的仁义,其实每每救了这些走投无路,奄奄一息等死的人,如果将他们移到新设的农庄,给他们饱饭吃,他们必定会成为自己最坚定的支持者。

  汉家军那雄厚的后备力量哪里来?还不都是从这样的灾民中来。

  果然经过搜索后,村中凡能走动的人早都逃走了,这个村堡早就荒废,只留下一些走不动或不愿意走的老弱。而眼下村里寥寥无几的这些老弱早就横尸各处,生生饿死在地上。

  卫兵在搜查报告中又说,这个村堡虽然荒废了,但是从内中还可以看到一些马贼光顾过的痕迹。因为或许是这些马匪一无所获,恼羞成怒之下纵火烧房,一眼看去,连环烧毁的土房不少,如果换了本土人,谁又能烧自己的房子呢?

  看到这个情形,于望叹息着下令收集遗尸,安葬入土。

  在乐亭,每个人口都是珍贵的,可是相比而邻的滦南,却可见人命如同草芥,一片人间鬼蜮。


  (https://www.7722wx.com/html/6142/348728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7722w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7722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