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汉家日月 > 第二二三章 诸将相

第二二三章 诸将相


  在昌平的最后几日里,等到军议已定,杨嗣昌等三人便纷纷下令划到自己帐下的部队一路开拔。

  期间,不提那些划到高太监帐下的武将们纷纷暗暗大喜,而在卢督师帐下的官军是一片残云愁雾。

  也是,这些官军在卢督师的军令下千里入卫,一腔热血来报国,得到却是这个结果。官军一划拉二划拉的,兵少也就罢了,这个高太监还死死卡住了粮草的供给,这叫宣大、山西官军又如何去打仗?

  于望曾经私底下去拜见卢督师,咬牙表示要决意誓死追随督师,率全军归附卢督师帐下,恳请允许。哪知却是被卢象升一顿痛骂,他循循教导曰:身为朝廷武将,一定要忠义!如果有报国之心,不论在哪个编制序列都可以好好杀敌!···要知道,于望手中的官军乃是朝廷的官军,不是个人的私兵!如果于望这样不听朝廷调遣,私自调动部队,私自拜山头,这是军阀武将的表现,莫非国朝的大唐藩镇之祸要从于望头上开始?这是万万不能容许的!

  卢督师断然拒绝后,又是恨铁不成钢的严厉表示:卢某手中有尚方宝剑尚未见血,于望果真胆大妄为,不妨第一个从于望头上用起!

  如此,于望也无声的长叹,黯然的铩羽而归。

  而对于军中的粮草,始终是卢督师的心腹大疾。他自从在京师回来后,每日一上疏,十万火急的恳请皇帝,自宣大、山西兵马入卫以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期间大军云集,火速请领粮草、请领弹药、请领军饷。

  那弹药、军饷也就罢了,眼下全军官兵鏖战在即,底下军士没人提薪饷的事,甚至也有不少忠贞之士已经准备殉国在战场上,朝廷却拖欠着他们那每日少得可怜的伙食,作长官的却于心不忍。

  后勤乃军队的命脉,饿着肚子的官兵就算报国有心,战场上也是杀敌无力,终难持久,此尽人皆知之理。

  卢象升所不知道的是,他每日上的疏,根本就被杨嗣昌和高起潜扣押在内阁,崇祯皇帝是一眼都没有看到。

  而卢象升先前派出的各路人马去地方筹集粮草,又遭到了地方官绅大户的强烈反对,都是两手空空的回来。没有粮草便不能稳定军心,何况时间拖得越久,饥饿的官军也将经不起清兵一击。

  对此,眼看自己部队开拔在即,于望又是咬牙下令送了一千石的粮食到卢督师帐中,如此一来,自己军中的粮草马上就吃紧,堪堪也就能顶个十来天。而这一千石粮食,对于卢督师来言,却是救命稻草。

  粮草送出去后,于望也不等卢督师会有什么反应,是头也不回的命令大军就地开拔,前往京师城德胜门郊外指定驻地。

  在部队行军的途中,于望属下的夜不收又捕获几个疑似为清军奸细的汉人。因为满清一向善于用汉人中的奸细猾民供其驱使,但是还没有等用大刑,这几个“奸细”就全都招了。

  原来这几个所谓的奸细不是别的人,正是大同总兵王朴的心腹。

  话说大同总兵王朴越在昌平呆下来,越发觉自己的前景不妙,随着事态的发展,眼睁睁的就要看着自己大祸临头了?在卢督师帐下,这么点人马,又如何和鞑子拼?可最要命的,哪怕兵马再少,卢督师肯定是要率军和鞑子兵决战的!

  所以,王朴一定要找到一个计策,好让自己脱离这个危险的局面。于是他紧急召唤了随军的师爷计议对策。

  这个师爷来自绍兴,姓叶,长着一双典型的细眼和稀疏鼠须。在以往的军政事务中,这个滑不留手的师爷精通官场各种关节和潜规则,一向是为王朴排忧解难的军师。

  汉家北宋开国时有宰相赵普,此人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叶师爷附庸风雅,整日价的捧着一本三国研究,自己吹嘘是:“一部三国平天下!”。

  可还别真说,这个叶师爷被命出策的时候,那小眼睛一转,一拍脑门,就甩出了一个主意。

  话说,三国赤壁之战的时候,诸葛亮、庞统、周瑜这三个一时之俊杰联手算计曹操,一串的连环计,准备一把火把老曹的军队烧的一干二净。

  曹操当时挟天子以令天下,聚集北地雄兵几十万,帐下又是数不尽的精兵强将,当真是顺风船坐惯了的,打遍天下无敌手哇!眼看横扫江南在即,老曹飘飘然起来,甚至提前命令建筑铜雀台,以便收容江南国色天娇“二乔”。

  是的,老曹的毛病有很多,比如多疑,善谋,冷酷等等诸之类的,其中最大的毛病不可不提的就是“好/人妻”。

  在一片文臣武将的吹嘘中,热捧中,曹营上上下下都迷了眼,只有一个人看出了危机,没错,那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为了摆脱这将面临的杀身之祸,徐庶用出了一个计谋,就是派人在军营中造谣,说是西凉马腾、韩遂造反,杀奔许昌,曹操闻讯心慌慌之际,徐庶当即向曹操请命,自愿镇守后方,老曹大喜,命其领三千兵马,以臧霸为先锋,星夜离开赤壁。

  在叶师爷的摇头晃脑中,提出一对策,就是不妨效仿古人故智,派出心腹人马到山西大肆造谣,伪造关外又有清兵入寇山西大同的敌情,串通起山西本地的官绅联名上书朝廷求援,然后再在京中疏通关节,让兵部下文书,点名大同总兵回防,这不就可以抽身离开这个危局了?

  听了叶师爷的分析,王朴大喜,对着他是重重有赏,随即把这计策付之行动。

  在了解了这个事情后,于望叹息:国朝不是没有聪明人,可惜他们把这些才智都用歪了,在历史上,王朴能轻轻松松的躲开这次满清入关的大漩涡,一切真相大白。

  随着兵马的分割完毕,云集昌平的大军纷纷开拔,转眼奔赴各自的驻地。其中于望由于有杨嗣昌的照拂,直接派驻在德胜门郊外,这里远离鞑子的兵锋,目前还属于安全地带。

  由于清兵重兵囤积在京师几十里外的通州,直接面对的是永定门。高起潜虽然手握关宁精兵三万,却是极度怯战,他要求卢象升所部去守永定门。对此要求,卢象升慨然应诺,别无二话。

  本来在永定门外,驻扎着的是京师三大营的人马。他们各营虽装备了大量的战车、拒马、火炮等物,不过诸营官军还是惶惶不可终日,每日都有大量的营兵逃亡。直到卢象升领着宣大三镇的一万官兵到来,他们的情绪才略为稳定下来。

  既然有了神勇敢战的卢督师军马守在京师前面,高起潜也放心了,因为不论战事一起,首先遭殃的总是卢督师的军马。高起潜更是早早就打好了算盘,自己直系部下关宁兵在入卫的时候就远远地避开永定门,在南下方向的宛平城、卢沟桥驻防。

  本来,高起潜料定在远离鞑子兵锋的南部,必然属于安全地带,他在那里派了部将刘伯禄在那里驻守。

  这个刘伯禄驻守宛平后,自持三万精兵在手,而鞑子兵锋直接面对的是永定门,自己毫无压力,于是吹起牛皮来,屡屡上书狂言:“···,宛平卫城固若金汤,关宁三万铁骑誓与贼奴殊死决战!”

  然而,聪明反被聪明误,高起潜万万没有想到是,此次鞑子大军盘踞在通州一点没有进逼京师城的意思,反而有南下的趋势。

  十月十五日,沉闷的双方对峙有了改变。一直处于防守第一线的卢象升举行誓师大会,期间演讲激励将士,慷慨激昂处,泪如雨下,由此三军振奋,在卢督师的命令下,主动对清军发起攻击,然而因为兵少,未能取胜,小败而归。

  同一日,令人惊奇,或许是巧合,清兵一部前哨也对驻守宛平的关宁兵发起了攻击。在此一役中,刘伯禄率领的关宁兵一枪未放,一箭未射,可谓是一触即溃,全军甩开脚丫子就是一股崩溃大潮。

  尤其是关宁兵大将刘伯禄,一马当先,第一个带头逃跑,离着京师好几十里的路程,他居然生生在半个时辰内就逃回来了。

  一时间,不战而逃,日退百里稀松平常的刘伯禄其“长腿将军”的美名在京师百万士民中引起轰动。

  明军一日两败,尤其是关宁兵不战而败,拱手让出宛平、卢沟桥,由此朝廷震惊,皇帝震怒。

  然而,对此恶劣局面,高起潜来个先下手为强,反弹劾卢象升拥兵避战,装模作样的出击清军,坐视宛平危急不救,直接后果就是宛平城与卢沟桥被鞑子占领,崇祯帝听信了高总监的诬陷,还下旨严责卢象升。

  这个世界啊,简直就是黑白颠倒,卢象升自然是上书陈情,可惜他的上达言路已经阻塞,不知道时候起,不论他的什么上疏都已经被内阁中枢扣留,再也达不到崇祯皇帝的面前了。

  面对清兵的犹如入无人之境,面对卢督师的艰难局面。十五日整晚考虑的于望终于下定决心,再也不能就此龟缩在德胜门郊外不动弹了。

  汉家军必须得动起来,必须得和清军好好做一场!自要自己打的好,正面对峙清兵的卢督师日子也好过了不是?

  于是,也就有了今日,汉家军不奉军令,就私自开拔,南下只扑宛平的举动,既然昨天清兵不费吹灰之力的占领了宛平,那么今天就要在自己手里把他夺回来,是该给骄横清兵一个颜色看看的时候了。

  真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啊!在行军的路途上,于望还沉重的思考着,为什么明军普遍不堪战?畏敌如虎?

  后世李宗仁将军就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可用之兵,只有不可用之将。在高起潜的“避战”、“保全实力”的指导思想下,关宁兵中的高级将领都是奉行不误,甚至还在暗暗高兴。

  有了这么一群胆小如鼠的将领,又谈何指望底下普通官军去卖命?



  (https://www.7722wx.com/html/6142/348730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7722w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7722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