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汉家日月 > 第二四九章 诰命

第二四九章 诰命


  “美玉有瑕?”,听闻皇帝的微微遗憾出声,杨嗣昌何须人也?联想到前面皇帝急吼吼的询问此役有无生俘,顿时了然。

  汉家历史连绵几千年,没有那个皇帝不是好大喜功的,没有人不渴望自己彪炳史册,千秋称颂。有些皇帝名声不彰,只是他们没有机会而已。

  其中皇帝最大的荣耀就是泰山封禅。一代帝王登封泰山,被视为国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征,皇帝本人也俨然成为“奉天承运”的“真龙天子”,历史上有幸能成为这样真龙天子的皇帝,寥寥无几。

  历史上著名的几次泰山封禅,比如: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等人无不取得了辉煌的丰功伟业,这才有资格在泰山登顶封禅。甚至汉家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也在中岳嵩山封禅,因为她以女性身份改李唐为武周、掌控天下,乃是开天辟地以来汉家惊天动地的大事。

  千百年来,自己能有份在东岳封禅,一直是帝王们向往,每一个皇帝都渴望的荣耀,但由于其严苛的条件限制,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这样的机会。

  当然了,期间也有自不量力的皇帝也急吼吼的在泰山封禅,然而在史家如椽巨笔中不折不扣的成为小丑,遗笑千年,比如:秦二世。

  崇祯皇帝自然心知肚明,这样至高无上的君王荣耀,说什么也排不到自己。不过没有关系,高不成,则还有次一等的选择。

  那就是午门献俘。

  献俘,乃是汉家古代五礼中军礼的一种,国家军队外出征战获胜凯旋,除在太庙祭告外,就是要举行隆重仪式,向皇帝献上俘虏,并报告战斗情况,请示对战俘的处置,这是一种宣扬国威的重大仪式。

  午门献俘,别的不说,就是万历皇帝武功煊赫天下,几大征下来,对内平叛和对外痛击日寇也是彪炳史册。单单就是万历皇帝就举行过四次午门献俘。

  史书记载,明代的献俘仪式宏大而隆重。

  其中不仅在午门广场上,王公大臣顶戴朝服,按班排列,午门前,法驾卤簿、丹陛卤簿、丹墀卤簿、仗马、步辇五辂宝象、乐队整齐摆放,这两边排列,直到端门。其他的仪仗,排到天安门。

  而京师城里,红旗十里,前歌后舞,沿途围观献俘“逆犯”队伍的人群那更是倾城而出,期间的人头疯涌,人们挤占在街道两侧指指点点,期间罗列街道两旁的官军马队雄威,旌旗飘扬,刀光剑影,这份荣光,这完全是属于大明王朝国威的节日!

  综上所述,大明皇朝的气象,是何等的豪气张扬!

  由此,崇祯也渴望午门有见证自己荣耀的那一刻!

  然而,十年的国势倾颓,朝廷官军破天荒的取得空前大胜,于望的“诛杀令”居然一绝崇祯肚子里的这点小心思。

  既然献俘已经不可能,崇祯也只好又退而求之,那就是祭告太庙。

  杨嗣昌兼为国朝礼部尚书,自然是满口答应,连忙庄重的承诺,这次的祭祀活动一定要办的比上次更要隆重十分,以此告慰列祖列宗。

  同时,对于皇帝这种不可言的心思,他也注重万分,他已经决定,对于“俘虏”这个问题,等于望回京的时候,是该“点拨点拨”他的时候了。

  这个于望啊,真是愣头青,打战辜负自己“保全”他的好意也就罢了,就是杀敌也是全然不顾轻重。

  要说如何去做官,这个于望简直是青涩万分,如此,没有自己的照拂,于望又能走多远?

  不过这也让杨嗣昌深深的放心下来,虽然于望有时候桀骜不驯,但真是有勇无谋的表现之一。人只要有缺点,上官就可以针对掌控。

  一个下属如果表现的太完美,换了任何一个上司都会疑心大起,唯恐他日再也不能控制局势,大而论之,严重的甚至一代君王丢失了江山。

  因为这种情形,在汉家历史上是有血的教训的。白居易有名的诗歌里就描述了这种不可预测的现象:“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王莽这个枭雄,便是西汉末年,纂夺政权的典型代表。

  这样的情况,也适用君臣关系,在汉家历史上,为什么有“君疑臣,臣必死”的铁律?还不是下属表现的太完美,让君主起了忌惮之心?

  便是汉朝开国名相萧何也有自污的行动,当刘邦率领大军在外和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由于不放心后方,特地派出探子回去密查。

  其中萧何就是重点防范人物之一。因为这个萧何地位太重要了,其贵为相国,掌管一切国中钱粮兵马,官职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不仅人缘好,而且在国中有很高的声望,他要是造反,整个刘邦势力集团立刻分崩离析。

  对此,萧何的策略就是大肆借用自己的官位,不仅“贪赃枉法”,还四处“贪婪”的侵占民田无数,引起民怨沸腾。

  据说,当刘邦听到这消息后,两眼马上笑成了一条缝儿,回去后不仅对萧何没有任何处罚,还重重有赏。

  汉朝开国后,刘邦屠戮开国功臣无数,为什么萧何能安享晚年呢?这就是萧何为官的智慧。

  当然了,同样有这种智慧的代表还有战国未期,秦王赢政的大将王翦,他在扫平六国出征前就向秦王索赏,期间每打一个胜仗就送一个奏折索赏。

  果然这王翦越贪婪,就越讨赢政放心:王翦这老头就贪田地财货,这样的人物又怎么能图我的天下呢?要什么都给他!因此王翦在秦一统天下后得以功成身退。

  都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于望的策略里,还真没有这么多的弯弯道道,他也就一门心思:放着入侵的外族,管你杨嗣昌怎么想,自己去打杀了再说其他!

  由此一来,杨嗣昌是一百个放心,如果于望不仅能打,而且谋略无双,这要是造反起来,那还了得?···自然是趁于望羽翼未丰的时候,下辣手扑灭之。

  不说今日的君臣彼此狂喜相贺,又有各自的小算盘。再接下来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崇祯帝紧急召开朝会,廷议连日不止。期间做官都已经成精的百官闻风而动,贺表如云。

  武英殿中,接受百官如潮贺喜的崇祯当真是龙心振奋,一扫往日的颓唐萎靡,英气勃发。

  廷议里,一个重大的议题就是该如何封赏于望。

  虽然,于望没有在奏折上为自己请功,但是京师三大营重兵先期押送的奴贼首级、旗号、甲胄已经到达京师,其数量堆积如小山。

  不折不扣是明军空前的大捷!

  于望连番大捷后,现在在崇祯皇帝的心日中可是非常重要,是仅次于杨嗣昌的存在。

  要知道清兵入寇来,光在于望手中斩获的鞑虏首级,己经超过了六千级。如此辉煌军功,明中叶以来,或许只有戚少保才可与相提并论。

  本着崇祯皇帝的一贯冲动,以为这次封于望为一地实镇总兵是水到渠成了。然而却又被内阁集体拒绝了。

  其中主力反对的就有杨嗣昌。

  话说,此次安肃大捷的消息确定后,杨嗣昌果然日子好过了很多。平时许多捕风捉影的无妄弹劾戛然而止,而内阁成员中平时就怎么不对付的薛国观居然也有意无意的向自己靠拢了。

  如此,不仅皇帝是日日满面红光,就是杨嗣昌也是春风得意。他早早就己经盘算该如何嘉奖于望了。然而,于望现在如此年轻,便有如此高厚的军功,如果重赏,以后还免不了于望又立功的时候,到时候未免会出现赏无可赏的尴尬局面。

  该如何升赏,杨嗣昌也是头痛。

  在决议中,最后议定,此次大捷,皇帝除了下旨对于望的书面大力嘉奖外,实际封赏落实到了他家人身上。

  在决议里,于望不是家有老母尚在?有妻子秦如烟一名?

  赏!重赏!在决议里,于家大娘和秦如烟不仅摇身成为了四品、五品的诰命夫人,就算是已经安歇九泉的于老爹也捞了一个诰赠的“永平知府”的名誉官衔。

  在明清之际,五品以上的大员,不是因为你当大官了,家里的妻子母亲就自然受到封赏。

  首先,官员担任官职必须达到一定年限,并且政绩较好。若官员有贪污腐败行为,则其母妻不可能得到封赠。

  这个时代,如果妇女品冠加身,就获得了一定的政治身份,在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等方面都已跻身于社会上层,成为其他社会女性仰慕的对象。她们可以享有一定的特权,比如可以不时得到赏赐,享有代表身份和地位的冠服,一定品级的命妇还可以参与宫廷大典、上奏朝廷等。

  在严格的汉家礼法里,诰命夫人不仅获得了自己的礼服,即礼仪之服,在不论什么场合,其地位之尊贵,连在场的朝廷官员也得对她们礼遇有加。

  就连后世神州大地解放后,某些地域还广泛存在妇女不得上席的陋习。

  如此无限荣光,岂是能轻易获取的?

  这也是朝廷重重奖赏于望卓越战功的另一种褒奖形式。

  在杨嗣昌详细说明了奖赏措施的理由后,崇祯皇帝默然,随即更是放心。杨嗣昌慎言持重,确是老成谋国之言,方方面面前考虑到了,不枉是国之重臣也。

  同时,崇祯帝本身所爱的田妃出身颇为低贱,时谓“扬州瘦马”。当他得知于望的妻子也出身低贱时,并且另无他娶,一时感慨万分,觉得这个于望和自己又贴心了一层。

  很快,两道圣旨飞驰出京。

  一道发往保定,一道发往于望的老巢开平。

  同时,“安肃大捷”刊登邸报,通传天下,一时间“勇冠三军”的于望大名轰动天南地北。要知道,在以前于望尽管取得了宛平大捷,但那勇名也不过是在京畿一带流传。

  安肃大捷,阵斩鞑虏首级四千,如此丰功伟业,“勇冠三军”的称号名至实归,再也没有人有异议。

  不提圣旨到达开平后,整个中屯卫锣鼓喧天,举民狂喜,城池里,野外屯堡里,无数密密匝匝的老百姓跪地,面对京师方向自发焚香谢恩。

  今日就是京师城里,也是满城百姓出动。因为,崇桢皇帝下令将送达京师的数千鞑子首级和旗号盔甲扔于西市,叠成京观,传示天下“诸夷蛮”,以示皇朝天威,以此振奋三军和士民的士气。

  如此国之盛事,百姓岂能不争先参与?要知道,我汉家百姓自古以来就有根深蒂固的“看热闹”的嗜好。

  (笔者:经常写章节把小说文写成议论文,这个毛病早有之,以后会注意收拢漫想遐思。今天既然已经啰嗦了,也不想改了,书友且笑而观之。)



  (https://www.7722wx.com/html/6142/464690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7722w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7722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