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汉威天下之刘襄 > 第四百九十四章 民

第四百九十四章 民


  贞观元年,春二月中旬

  南阳郡新都县、土桥乡

  一处山坡青麦田,陈姓一家人正挥舞着锄头在地里除草。最小的男子仅有十岁,但从其握锄头的姿势可以看得出来已是耕田老手。

  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饭点,家中的女子提着竹篮来给干活的男子送饭。

  “开饭了,阿翁、大兄、二兄…”一名七八岁左右的女童放在手中的水壶,冲着干活的几名男子大声喊道。

  听闻女孩的呼唤声,几名男子放下手中的锄头,挽下衣袖抹了了抹额头的汗水,露出笑脸朝着女孩走来。

  年龄最大的陈老翁端起水壶对着嘴巴灌了起来。

  “咕咚!咕咚……”

  猛灌了一口以后,便将水壶递给了家中的长子。

  今天他们吃的是蒸饼,自从少府向大汉推广石磨以后,面食就在大汉普及开来了。

  就着从西域传来的大蒜,普通的蒸饼让几人吃的津津有味。

  “砰!砰!”

  田间仍有一名男子在除草,并没有与其他几人一同坐在吃饭。

  不间断的干农活,让其汗流浃背,汗水滴落在田地上。

  “唉!老大,你去喊老四过来吃饭。”陈老翁叹了一口气,也没有回头看向田间,直接对着自己的长子说道。

  “好!”

  陈伯闻言,立马放下手中的蒸饼朝着除草的陈季走去。

  “老四,别除草了,阿翁喊你去吃饭呢!”

  然而除草的陈季对自己大兄的话置若罔闻,依旧不停的挥舞着锄头。

  “老四!老四!”陈伯的声音提高了一大截,夺过其手中的锄头。

  “大兄!”

  陈季被夺了锄头后,懵懵懂懂的看向自家大兄。

  “阿翁喊你吃饭,走吧。”

  见其清醒过来,陈伯拍了拍其肩膀,轻声说道,示意其过来吃饭。

  “老四,这是阿母为你做的肉粥,来尝一尝味道怎么样?”陈母见陈季过来立马将用粗布包裹严实的肉粥罐打开,瞬间一股肉香味散了出来。

  “阿翁。”陈季十分懂事的将陶罐递向陈老翁。

  “这是你阿母特意为你熬的。”陈老翁将陶罐又推给了陈季。

  “老四,快趁热喝了吧!”

  “阿翁,您是一家之主……”

  “老四……”

  三人推来推去,旁边的几个儿女都没有言语。

  最后陈季还是拗不过自己的双亲,喝起了肉粥来。

  陈家众人都静静地看着陈季喝肉粥,依稀可看到陈母眼中的泪光。

  “老四,再有二日,你就该去朔方了。”陈老翁缓缓说道。

  陈季放下陶罐并没有应答,几人又是一阵沉默并没有言语。

  “呜呜呜…”

  陈母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泪水如泉水一般喷涌而出。

  “我苦命的季儿……”

  陈母抱着陈季哭了起来,陈季只是默默地拍着陈母的肩膀,没有如母亲一样流泪。

  南阳郡是人口大郡,因而也是移民政策下的重点郡。

  依照朔方郡令凡是个人名下无地,年满十六的男子都有移民戍边于安西都护府或朔方郡义务。

  凡年满十五、未曾为人妻之女子亦有移民义务。

  陈老翁家中的老大和老二都已成家,名下有地不需移民,老三则因服兵役时左腿残废,而无需移民。

  陈家只有一个女儿,这还是得益于减免算赋与口钱政策的缘故,否则陈小妹的结局多半是溺死。

  因陈小妹年幼,故而陈家这一次只有陈季需要服从朝廷政策,移民朔方郡。

  “好了,别哭了,你哭也没用啊!”陈老翁见陈母哭泣地停不下来,不耐烦的说道,怕陈母哭坏了眼睛。

  “季儿是我生的,又不是你生的,现在要去那苦寒的朔方我能不难受吗?这一去,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到季儿!”陈母哭泣着说道。

  “谁说季儿这一去就不回来了,乡里的游徼不是说了么,移民朔方的百姓,每隔二年可回故乡省亲半月么。”陈老翁宽慰道。

  “他们嘴上是这么说的,可等季儿到了朔方,恐怕根本无法申请下来‘传’,根本无法离开朔方,这话你也信!”陈母反驳道。

  汉代沿用秦的出行制度,需要“验”与“传”二物才能畅通无阻。

  “验”便是身份证,用来表明身份,“传”则是介绍信,表明其是正当出行。

  汉代民间百姓申请传的程序颇为复杂,须先向乡啬夫提出申请,啬夫证明此人无狱讼无欠税,然后报给县级以上的官府颁发。

  如偷越关塞,将被处以新左趾服城旦的苦役:知情而默许偷渡,以及私自发给过关凭证,与偷渡者同罪。若以欺骗手段持他人证件出人关塞,即使未通过被发现,也处以赎城旦的刑罚。

  听了陈母的话,陈老翁叹了一口气,也没有见说话,对于官府满二年可回家半月的言辞,他也不怎么相信。

  河南郡是产粮大郡,为了保证边疆后勤稳定,前三次移民并没有从河南郡抽取民众移民戍边。

  故而对于这一次的移民政策,河南郡的底层民众大都对官府政策心存疑惑。

  倒也不是大汉政府缺乏信度,只是临近关中的河南郡百姓至今还记得当年征民修长城的事情,修长城的民夫能活着回来的可没有几人。

  “阿翁、阿母,你们别太担心,当今天子乃亘古未有之圣君,减免口赋的事情可是说到做到。”

  “县里的官吏也都是严格执行朝廷法令,咋们家在山坡的那几块地若不是靠着县里修的水车早就干裂。”

  “前几年横行乡里的黄老六一伙人、私自多征赋税的县尉不都被朝廷依法惩治了么。”

  “咋们一家人应该相信朝廷的法令,相信今上。若不是今上,咋们一家恐怕还吃不饱饭呢!”读过半年郡中官学的陈伯还是比较相信朝廷政策,开口说道。

  “但愿如此吧!”陈老翁应道,眼中还是带着怀疑。

  ………

  “季儿,到了朔方以后,记得穿的暖和一点,阿母听说那边要比咋们河南郡冷的多……”

  “要是钱不够用的话,记得给家中写信,千万别不好意思…”陈母帮陈季整理着衣服,喋喋不休地叮嘱着。

  “阿母,我也是服过兵役的。天冷,您回去吧。”陈季宽慰着母亲,说罢就头也不回地朝着乡里集合点而去,生怕母亲更加难受。

  随后陈季与其他符合移民条件的乡亲在乡里游徼的带领下朝着县城而去。

  到达县城以后,他们将会与他们乡里的移民一同前往遥远而又陌生的朔方郡。

  新都县城,所有的移民都集合在了一颗大槐树下。

  县令站在临时搭建的台子上,手里举起铁皮喇叭开始做最后的安抚工作。

  “诸位乡亲,本县知道,尔等此刻都不舍的离乡。可如今我新都县已无供尔等生活之耕田,虽有空地,可要想将其转为耕田难如登天。”

  “尔等不移民朔方定居,我新都百姓每户的平均耕地都要减少,当然对尔等与尔等双亲来说并不影响,仍可吃穿不愁。”

  “但接下来,人口越来越多,能分到的地越来越少。地里的粮食产量又是有限的,便会导致我新都县民众生活越来越差,你们的子孙将过上几十年前那种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

  “本县问你们忍心看着自己的子孙挨饿受冻吗?愿意自己血脉断绝吗?”新都县令朗声道。

  “不愿意!”

  新都县没有讲什么移民戍边对大汉边防之类的话语,只是简简单单扯到家族传承上去。

  “为了有地耕,只能去朔方郡。你们以为那里是苦寒之地,过去或许是,可如今已经不是了。”

  “朔方郡去年的粮食产量是整个大汉第五名,每年都能五谷丰登,那里的土地比我们朔方郡还要肥沃,每个人能分到的地也比家乡多……”

  “为了你们的家人,为了耕地,为了生存,只能走移民朔方郡这条路。”新都县令缓缓说道,循循善诱着众人。

  中国人有着“安土重迁”的理念,可在无地可耕的生存危机下必然会激发出开拓精神来,毕竟农耕文明下土地为根本。

  大汉民众虽说因为刘襄的缘故生活好过了些,可在封建社会下,底层民众受苦受难这一现象永远都会存在。

  移民戍边政策对大汉来说有着长远利益,可对一个个普通汉民来说却是灾难。

  他们要背井离乡前往一个陌生无比的地方,他们要忍受迁徙途中的天灾人祸,他们有可能一辈子再也无法见到自己的亲朋故友。

  


  (https://www.7722wx.com/html/70997/76188915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7722w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7722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