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总裁 > 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战不期而至

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战不期而至


明军放着包围圈中的金州城围而不攻,阿济格五千人马在城内既无法突围,也等不到援兵,只能苟延残喘。

        与此同时,东线的攻势如期展开,明军很快就攻到了凤凰堡城下。不出所料,清军在稍事抵抗之后,就放弃了凤凰城堡。

        清军放弃守城,一万骑兵随即撤出凤凰城堡,一路北去。明军也是有备而来,立即展开全线追击。

        清军骑兵在撤过后方壕沟之后,负责接应的六千清军骑兵放过清军,与追击的明军骑兵展开了一场对战,不过这场骑兵对战只是进行了小半个时辰,清军便继续后撤了。

        明军忌惮清军埋伏,也就不再追赶。

        崇祯收到消息,有点丧气。分析了一番,也许清军之所以最终放弃在此处决战,恐怕首先就是地形问题,只因此处在山沟之中,地形狭窄,无法展开兵力。其次此地离凤凰城堡太近,明军的步兵一个把时辰就能赶到,清军只是略事抵抗,就大踏步后撤了。关宁骑兵本来就不是清军骑兵的对手,想要缠住清军骑兵又谈何容易,故而清军想战就战,想撤就撤。

        崇祯心道,推演了半天,又苦心孤诣地部署了一番,不料一切都只是一厢情愿,看来自己也只会纸上谈兵啊,原来以为自己也能像小说里诸葛亮般神机妙算,锦囊妙计一出,战事尽在把握。唉!人毕竟不是神,既不可能一贯正确,也不可能料敌如神。只不过自己一年来诸事顺利,被臣子们一通歌功颂德,竟然飘飘欲仙,还真以为自己超凡入圣了。娘的,个人崇拜不搞不行,搞得太过了连自己都相信自己是神人了,这还真得提高警惕才是。

        不过想想也不冤,多尔衮这厮是多年征战的老鸟了,岂能轻易就会让你看清排兵布阵!

        崇祯自嘲道:

        “呵呵,我们此前一番纸上谈兵,奈何清军就是不肯上套。看来,打仗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啊!”

        刘继云有点尴尬,自己好不容易发表一点看法,蒙皇上夸奖了一番,可结果不过是纸上谈兵,前方的战事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脸红了红,只是缄口不言。

        杜濬建议道:

        “皇上,不如还是步步为营,让步兵为主向前推进吧,我相信,只要迫近辽阳,清军避无可避,想不战也不行了。”

        崇祯笑道:

        “杜爱卿的棋风,就是以力量取胜,是不是觉得打仗也是如此,我军战力既然稳占上风,只须一路平推,就可稳操胜券?”

        你还别说,杜濬就是这么想的,在他心目中,下棋布局是其次,所谓“一力降十会”,力量才是最为重要。你布局得利那又如何,只要我杀你一条大龙,连官子都可以省掉,直接中盘就取胜了。明军新军的战力目前已经远胜清军,只须稳扎稳打,清军想逃避作战,想都别想。

        白衡度对于杜濬想凭借蛮力取胜的想法,心中很不认同,故而郑重其辞地说道:

        “臣以为,我们此前拟订的作战计划,似乎也不能算纸上谈兵。臣以为,以骑兵作为诱饵,诱使清军骑兵作战,让骑兵与清军骑兵缠斗,拖住清军,然后以步兵突击,一举打败清军,这种战法更为可取。若是以步兵为先锋进攻,甚或步骑协同,清军凭借骑兵的机动性可以在任何地点对我步兵发起攻击,步兵机动性远远不及骑兵,一旦接敌,就难以脱离战斗。而以骑兵作为诱饵,要战可战,要脱离战斗也并非太难。故而臣以为,还是以骑兵为诱饵为佳。何况,清军没有选择在我们估计的地点决战,并不意味着多尔衮就不想吃掉我们追击的骑兵,或者,多尔衮只是在等待时机罢了。”

        崇祯一想,对啊,只要骑兵脱离步兵突出在前,清军难道不会对此动心!

        一帮秀才和自己一个后世的军事发烧友在这里纸上谈兵,煞有介事,崇祯不禁觉得有些好笑。不过,考虑到关宁骑兵在逃跑方面天赋异禀,倒是不妨让他们去做诱饵,再不济,还可以拍马就逃。

        关宁骑兵于是又当起了急先锋,追击清军,一路冲在前头。

        虽然关宁骑兵在此前胜了一阵,号称吃掉了三千多鞑子,但是真正的战力还是与清军差了一段距离。清军一看关宁骑兵过于突出,瞅个机会,又截击了关宁骑兵一阵,这一阵关宁骑兵损失有点惨,八千骑兵足足损失了两千,而杀伤清军不过一千。不过关宁骑兵随即拍马逃跑,而清军竟然也不追赶,害得几个纸上谈兵者不知清军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对于清军骑兵的机动作战,崇祯也感到很头痛,想一想老蒋围剿苏区,老是被红军的运动战打得铩羽而归。多尔衮要是深通“敌进我退,敌跓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真言,辽东几时能平还真不好讲。退一步讲,多尔衮要是跑进山中,清剿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崇祯咬咬牙,还是决定继续让骑兵冲在前头,至于多尔衮对送上门来的诱饵下不下口,在何时下口,崇祯也毫无把握。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多尔衮也不是神仙,肯定也会犯错误。

        因为在前面的截击吃了清军的亏,明军前锋骑兵大大加强,再次从凤凰城堡出击的骑兵增加到了一万二千人马,一万二千骑兵当中,夹杂了两千骑枪骑兵和手枪骑兵,推进的时候也小心了许多,前锋推进之时,后面有骑兵遥相策应。明军摆出这副架势,摆明了就是要挑战多尔衮忍耐的极限,多尔衮难道真的只守不攻,难道不想翻盘吗?

        等待是漫长的,这一次出击的骑兵一路向前,第一天毫无动静,第二天还是毫无动静。这让崇祯最终失去了耐心,崇祯终于开始怀疑多尔衮准备跟自己打游击战和运动战了,有日本人这些杂碎在,没准日本人给多尔衮出了什么高招,在玩什么阴谋诡计也未可知。

        事实上,崇祯对于如何掌握当前的战局,也的确有点有心无力,这两军交战毕竟不是踢一场足球,他娘的!这个场地也太大了,队员也太多了,攻防转换也太不可捉摸了,尤其是,对双方没有任何规则可言,更没有裁判,已经远远超过了崇祯后世的经验。

        崇祯在熬过两个不眠之夜后,又召集他的参谋班子议事,最后,崇祯还是接受了杜濬的建议,采用明军所长的步兵战术,老老实实稳打稳扎,一路平推向沈阳进攻。崇祯心说,咱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殊为有限,咱玩不起那种猫捉老鼠的游戏,咱还是一步一个脚印,一路打过去,直指你的大清帝都沈阳,你多尔衮有这份魄力就放弃沈阳试试!

        王夫之这里,当即就接到了皇上变更作战计划的命令。本来是放着金州的阿济格残部不打,这会儿突然下令,立即攻取金州。王夫之这段时间一直为打仗缩手缩脚而郁闷,这一来终于可以放手一战了。金州城防虽然坚固,只须派上蒸汽坦克的用60破甲弹实施定点射击,加上火炮覆盖,攻取金州的难度还不如攻取猴石山呢!

        王夫之这里正在展开对金州的进攻,而东线的关宁骑兵已经前出到了离辽阳不到两百里的地方,远离作为后方的凤凰城堡一百五十多里。作为先锋的一万二千骑兵接到回撤的命令稍迟,立即执行后撤。不料,回撤不过二十多里,就遇上了堵截的清军骑兵。

        一场大战就此展开,清军终于下手了,前边一堵,三万清军骑兵一瞬间围了上来,准备将明军这一万多骑兵一举吃掉。

        这是一场惨烈的骑兵对决。清军所选的战场,三面都是河流,关宁骑兵要想逃跑,必须渡过出击时渡过的河流,在清军重兵围堵之际,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既然逃无可逃,便只有血战一途。明军骑兵在数量上居于绝对的劣势,关宁骑兵的战力也逊于清军,看起来结局只可能是一边倒,明军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这个时候,明军两千骑枪骑兵和手枪骑兵显示出了惊人的战力。

        明军的骑枪比45式步枪稍短,六发弹夹,拉栓式枪机,射击一次拉一次枪栓,虽然不能自动射击,毕竟不须每射击一次就要装子弹,由于射程和威力的优势,完全可以在清军弓箭和霰弹枪的射程之外制敌。

        明军摆开来一个环形阵,在这个大大的环形阵中,明军骑兵以三十人为一队,不断地轮转着。这种回旋型战法就是不断地轮转不断开枪射击的阵法,持枪的骑兵转到阵型前方就开枪射击,转到阵型内就更换弹匣。明军的环形阵不断地射出子弹,感觉就象全省带刺的刺猬一般,一时让清军有点不好下口。

        骑枪射程远,加上随军的四挺机枪,在三百步以内构筑起一道火力网,骑枪交替射击,然后更换弹夹,投入下一轮射击。五百手枪骑兵在100步的射程内构筑一道短程火力网,清军跑马射箭,射程也不超过一百步,而明军9毫米口径长管(200毫米枪管)的手枪射程刚好达到100步,设计时的考虑就是可以压制清军的弓箭。这手枪又能六连发连射,清军越过骑枪的第一道火力网,但是随即就会被手枪的连续火力压制。荷兰16世纪的手枪骑兵往往携带两三把手枪,采用半回转战术,威力端的是不同凡响。这个战术经过崇祯借鉴,配备了连发手枪,威力更加了得,前次车骑阵已经初试锋芒,如今没有装甲车火力,这个轮转攻击的战术同样管用。

        当然,明军的火力还是弱了点,骑在马上轮转中的射击不能称之为精确射击,只能以火力密度带来更多的概率性命中。这样的火力最终挡不住清军呼啸而来的冲击,肉搏战无可避免地开始了,持枪的骑兵虽然也配备了马刀,不过这时候不能浪费枪骑兵的射击时间,关宁骑兵便承担起白刃战的任务。

        很快,环形阵就被冲出了两三个缺口,手枪骑兵在近战还能继续发威,而骑枪骑兵就悲摧了。好在骑枪骑兵迅速又聚到了一起,在关宁骑兵的一侧聚成了一个小环形阵,仍然以轮转射击的方式对付清军骑兵。这环形阵一收缩,火力便大幅增强,清军只好放过这一侧,重点对付不持枪的关宁骑兵。

        清军的战力实在是强悍,尤其是八千生番上阵,更是如野兽一般,明军阵型一乱,很快就呈现不支的迹象,还亏阵中的手枪骑兵不时杀伤狂暴的生番清兵,使得不致关宁骑兵快速崩溃。

        后方的骑兵收到前方的飞鸽传信,其实第一时间就赶过来增援了,只是隔着一条河,河上的桥梁已经被清军拆除,一时却渡不过何去,这接应的骑兵虽有一万人马,看着那边大战,只有干瞪眼的份。

        骑兵们正在干着急,步兵上来了。巧的是,原本梯次配置拖在后面的六千步兵因为奉命接替关宁骑兵作为前锋,加速往前开进,不想正赶上骑兵们正在望河兴叹。

        这六千步兵正是冷旭海指挥的新军,配备四辆“长安”,其中还有五百工兵,新军对清军不存在什么“恐清症”,冷旭海自调回东线,正想着立功呢。当下便以五百步兵和“长安”火力掩护,毫不迟疑地泅渡过江。

        而五百工兵,立即投入架设浮桥,冷旭海不仅要将一万骑兵渡过河去,最关键的,还要将四辆“长安”装甲车渡过河去,五千步兵的火力还是弱了点,“长安”如果能够过河,便可确保步兵不被骑兵冲垮。

        当然,冷旭海也没有忘记向吴三桂求援,车骑营离此不远,只要倪福生的车骑营赶到,加上现有的四辆“长安”,总共八辆“长安”,再祭出车骑阵,即算不能战胜清军的骑兵,掩护撤退应该不是问题。

        冷旭海挥师渡河,这河本就不宽,在“长安”的火力驱赶下,清军的骑兵只好远离河岸。很快,冷旭海就抵达了对岸,上岸一了解,不禁倒吸一口冷气,明军的骑兵在清军的强大攻势下,已经左支右拙,到现在还没有崩溃,只能说纯粹是背水一战的原因了。

        www.


  (https://www.7722wx.com/html/9471/555347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7722w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7722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