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北宋亡国录 > 第八十二章 心意已决

第八十二章 心意已决


吴敏没想到,自己冒险进言不仅没获罪,反而获得皇上越级提拔。这太出乎他的意料了。他更没想到的是,皇上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非常严肃认真。紧接着,皇上便颁发任命手诏。在手诏中称赞吴敏:“毓德和厚,受材奇崛。识虑高明,卓尔蓍龟之见;器质靖重,凛然柱石之资。再践锁闱,屡直辞苑。论事有回天之力,视草有华国之文。……”

        吴敏深感受宠若惊。

        吴敏这次进言,推动并加快了宋徽宗禅位的决策。不论是对于北宋王朝来说,还是对于宋徽宗来说,这都是悲剧的开端。

        接着,宋徽宗与李邦彦、吴敏就有关禅位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商议。

        宋徽宗对李邦彦说:“禅位之后,不要称太上。只称一名目,如道君之类即可。”

        李邦彦默然不语。

        宋徽宗问吴敏:“何日可以?”

        吴敏回答说:“臣刚才说过,超过三日,恐怕就来不及了。”

        宋徽宗抬起手,掐指算了算六十甲子,说:“来日亦好。卿明日与邦彦同来。”

        吴敏点点头。

        宋徽宗又问李邦彦:“禅位后,住在宫中与住在宫外,哪个更方便?”

        李邦彦回答说:“住在宫中,恐怕不方便。”

        宋徽宗又问:“是否需要称疾?”

        吴敏回答说:“陛下至诚定大策,恐亦不需称疾。”

        宋徽宗想了想,说:“还需深思之。”

        随后,吴敏离开玉华阁,率领给事中及中书舍人匆匆赶到都堂,对白时中、李梲等人说:“你们就知道弃京师而逃跑,何理也?若圣旨已下,须死不奉诏!”

        李梲说:“好吧,金陵我就不去了。”

        吴敏又对李邦彦说:“皇上心意已定。今日我们应研究一下,当前立即施行之事。刚才听说今晚锁学士院,我刚好值班,希望相公奏请皇上,宣其他学士入宫,咱们一起议事。”

        李邦彦不答应。

        当晚,吴敏没回家,就住在学士院中。

        这天晚上,宋徽宗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他想来想去觉得,此时禅位,于国于民于己,或许都是最好的选择。

        夜深时,宋徽宗独自来到后苑玉虚殿,向玉清大帝百拜,密请玉清大帝保佑大宋江山社稷永存。宋徽宗手捧御笔,口中念念有词:

        “奉行玉清神霄保仙、元一六、阳三五、璇玑七九、飞元大法师、都天教主:

        臣某诚皇诚恐,稽首顿首,再拜上言:高上玉清神霄、九阳总真、自然金阙,臣曩者君临四海,子育万民,缘德菲薄,治状无取,干戈并兴,弗获安靖。以宗庙社稷生民赤子为念,将传大宝于今嗣圣。庶几上应天心,下镇兵革,所冀迩归远顺,宇宙得宁,而基业有无疆之休,中外享昇平之福乐。

        如是贼兵偃息,普率康宁之后,臣即守心守道,乐处闲寂,愿天昭鉴,臣弗敢妄。将来事定,复有更革,窥伺旧职,获罪当大。

        已上祈恳,或未至当,更乞垂降灾咎,止及眇躬,庶安宗社之基,次保群生之福。五兵永息,万邦咸宁。伏望真慈,特赐省鉴。臣谨因神霄直日功曹吏,斋臣密表一道,上诣神霄玉清三府,引进仙曹,伏愿告报。臣诚皇诚恐,稽首顿首,再拜以闻。”

        宋徽宗念完后,将文稿点火焚烧。望着屡屡香烟,片片纸灰,宋徽宗心潮起伏,泪流满面。这天夜里,有个别嫔嫱与宦官,隐隐听到玉虚殿里似乎传出祈祷之声,但不知是什么人在那里祈祷。

        第二天即十二月二十三日,早朝时,白时中李邦彦等宰执大臣来到宣和殿,将一份金人檄书进呈给宋徽宗。

        这份檄书是童贯从太原带回来的,因为书中有很多不逊之语,且“言多指斥”,所以童贯一直没敢呈报给宋徽宗。白时中等大臣看后,也怕皇上看后伤心,而不敢奏报。

        将金人檄书呈报给皇上,是李邦彦建议的。昨晚,白时中李邦彦蔡攸童贯张邦昌赵野宇文粹中蔡懋等宰执们,在都堂里七嘴八舌地议论说:“求言诏至今未下,草稿数次改易,呈报圣上后,一直没有回音。这可如何是好?”他们很着急,可又很无奈。

        李邦彦建议道:“不若以檄书进呈,以激圣心,冀得求言之诏,亟下尔。”宰执大臣们一致同意。李邦彦此时在大臣中威望日渐升高,因为他一直与王黼作对,他向来就反对联金灭辽收复燕京。

        宋徽宗看了金人檄书后,半天无语,只是流眼泪,最后哽咽着说:“休!休!卿等晚间来商量吧。”

        金人在檄书中究竟说了些什么内容,竟让宋徽宗如此激动?


  (https://www.7722wx.com/html/10473875/3330357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7722w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7722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