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滇缅行纪 > 第二五六章 华夏语文

第二五六章 华夏语文


南亚东北人民政府主席曾一斋积极支持推广华夏语言和文字的工作,并亲自撰写了多篇文章,他对女儿曾慧道:“慧儿,你这样做,不仅仅是在支持你先生部队的工作,而且是在辖区内推行和普及我们悠久灿烂、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意义非常重大。秦始皇对华夏最大的功绩是什么,就是统一了华夏的文字和度量衡。在我们的辖区内,华夏语言和文字的推广,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你们一定要坚持下去。”

        陈家耕先生对滇南镇守府普及华语华文也非常支持。他对陈佳永道:“贤侄,你们是在做一件对我华夏功德至伟的一件大事。只有征服了人心,当地人接受了我们的文化,才是真正踏牢了这一片土地呀!”

        陈家耕近日也成了陈佳永后院小楼里的常客。他每天去看了商务经营报表后,具体的事儿就让陈育矣和赵崇鑫他们去办理,然后就过来和陈佳永交流谈天。恰逢这一日唐徒继尧到吉祥市述职公干,完了就提着乘飞机带来的一串鲜鱼,到陈佳永小楼里来找酒喝,就和陈家耕见上了面。二人都是互相仰慕已久,相见十分高兴。

        陈佳永打电话请来了曾一斋、师范大学校长愈时之、科技部长宣庆来等人,陪唐长官和陈家耕先生一起喝酒。陈家耕向这位昔日的滇省大佬敬酒,唐继尧却举杯对陈家耕道:“陈兄,我得先向您敬一杯酒再说,好么?”二人饮罢,唐继尧道:“我做了多年的父母官,说来惭愧,还比不上陈兄您哪!你用一家之力,在厦门办起了一所大学;而我借滇省一省之力,也才办起了一所昆明大学。在万象时,佳永贤侄向我谈起了您,一直让我敬佩得很那。您经商赚了钱,却不是尽为已用,而是大力投入到我华夏人才培养的教育事业中,真是难能可贵呀!”

        陈家耕忙道:“唐长官,家耕就是因为自己读书太少,后来不堪大用,所以才立志在家乡办学,为后生子弟们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让他们多读些书,日后好为华夏复兴效力。”唐继尧感动地道:“就是就是,继尧也将家资捐出,在万象兴办了一所南掌大学,校园不日即将竣工,招生开学时,您一定要来。”陈家耕欣然答应,他对唐继尧道:“唐长官的南掌大学我是要支持的,我让厦门大学派10名教师到南掌大学无偿支教1年。”唐继尧十分高兴,连声感谢。

        唐继尧对陈佳永道:“贤侄,我这次是来申请增拨教育经费的。南掌行政区辖地从暹罗的一部分到安南广平出海口,从西北到东南近30万平方公里,到处都是寺庙,就是没有一所像样的学校。我己经规划第一期建小学300所,中学20所,师范3所,初期费用很大,得靠镇守府全力支持才成呵。”陈佳永对唐继尧道:“唐公请放心,教育是一件重要的大事,教育优先发展是辖区内的既定方针,不能省,也不能靠后,而且优先下拨经费。”

        陈佳永请教唐继尧道:“唐公当时在滇省普及教育和教化少数民族有何心得?还望赐教。”唐继尧道:“赐教说不上,心得吗还是有一些的。滇省有25个少数民族,大都还是纯朴听话的,督府以抚为主。在教育上,坚决推行汉语汉文字,对已有本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则以教授汉语为主,采取双语教学;对于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则教汉语。有的如纳西族的东巴像形文字,只能书写而不能读出,不可能普及,就让寺庙里的长老们研究去好了。我在南掌行政区也是这样推行的。”陈佳永听了,喜道:“您的经验值得在全辖区推广!”唐继尧道:“贤侄,你们已经做得够好了,特别是‘继祖老人讲国学’,等节目,我每天必听,受益非浅呵。”

        曾一斋对唐继尧道:“唐公深明大义,旧部没有返滇,免除了滇省一场战火。经营南掌有方,己显出兴旺之气象,且又捐资办学,实在是让人敬佩。”唐继尧朗声一笑,却道:“我以前不过是一个旧式的政客和军阀,就是回去了,也不过还是老样子,干不了什么大事的。这南掌和龙云控制的地盘差不多大,我要重新学习,努力管好它。不过那龙云海军陆战连连长李喜子,近来最上心的一件事,不是别的,就是学“说官话”。每天晚上8时整,他就准时打开收音机,收听南亚广播电台播出的半个小时的“说华语”专题教学节目。喜子是客家人,大体能听得懂“官话”(普通话),但是基本上说不来。他当上了连长后,连里近300名干部战士,来自西南亚各地,有十几个民族。他们说起话来,都是一片“鸟语”,叽哩咕噜的,如听仙音,可就是木瓜掉进了水塘―卟通(不懂)。幸亏连部的刘文书能讲官话,他就让刘文书每天在列队操练后,教大家学一句常用的官话,他也跟着学,几个月下来,才能用官话结结巴巴地训话了。

        李喜子连队里遇到语言不通的问题,在部队里很普遍。也引起了上层的高度重视。李先派人下部队去作了个调查统计,仅各民族地方语言大小都有50多种,更何况地域差异,十里不同俗,这里哪怕是一个民族,如傣族,就有水傣、旱傣、花腰傣,他们内部之间在语言上也都有很大的差异。几年前大队的几千名老战士,都强制学过了几句官话,但部队扩编后,他们的官话简直就被杂七杂八的方言淹没了,语言不通,何以令行禁止!还真成了一个大问题。

        李先让政治部副主任苏仁伟负责,在部队中学习推广华夏的官话。教师出身的苏仁任去找到了他以前的同行---教育部长墨林,请求他的支持。墨林欣然同意,就在各校选调了官话说得好的教师100名,在部队的各个师级单位开办了一个为期1个月的官话教员培训班。同时,苏仁伟又编写了《说好华语100句》、《部队扫盲教材课文朗读》、《讲故事

        说华语》、《听像声学华语》等教学录音录像资料,去广播电台请播音员录制好后,迅速下发到了部队连以上单位,供指战员们学习,在部队里掀起了一个学官话的热潮。

        墨林受到了部队的启发,他和新闻文化部曾慧联手,在各地的广播电台和吉祥、个旧、河内、曼德勒、加德满都电视台等,开辟了学华语的专题教学栏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墨林还亲自带人去到汉人镇,爬上那高高的汉人寨,请杨继祖老先生在汉烈堂里讲解国学,并录制成音像资料,陆续整理、编纂成辑,名为《继祖老人讲国学》,在电台、电视台连续播放,辖区民众又掀起了一片汉。

        却是对这边没有死心,一定要防着的。”

        俞时之对唐继尧道:“唐公老上司,时之敬您一杯酒。”唐继尧道:“时之呀,我当时十分看好你,你却早早地过来了。”俞时之道:“唐公,当时我过来,一是因了一斋兄的引见,二来也确实是为生活所迫。但是过来后,我也找到了一片新天地。”唐继尧感叹道:“我当时也一心一意搞内斗去了,哪里顾得上你们哟,我伐贵州、征四川、侵广西,打了个不亦乐乎,结果还是个空搞灯,现在想来,真遗憾那!”

        陈佳永道:“大家都有很多感慨,但是一条:一切唯我华夏利益为重!对祖宗打下过的地盘,我等后辈在能力范围之内,定当竭力收回,并努力经营之。”

        陈家耕道:“我们华侨在外打拼,一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二是不忘家乡,那是我们的老祖根呵!我已经将滇南镇守府制作的汉文汉语教材的全套,都发往了厦门大学、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让后人们好好学习。”众人论及,都感慨系之。

        唐继尧对陈佳永道:“贤侄,你几个媳妇都在吗?能让我见见吗?”陈佳永道:“可以呀,林雪燕在家中休息,杨红忙着建立银行的事去了,叶玉蝉在司令部通讯处上班,柳如花在后勤部搞管理,田佳在司令部作秘书,田佳这会儿就在您跟前呢。”唐继尧看着田佳的干练样儿,若有所思地道:“看来,我也得让家人们出去工作才好,免得她们一天在家无事叨叼,让她们出去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也为社会作点贡献。”

        田佳去叫来了安贞子,贞子向大家问了好,又问唐继尧:“唐叔,您还去打鱼么?”唐继尧笑道:“侄媳,我还打鱼呀,这次提过来的巴勒鱼,就是我亲手在湄公河里打起来的,只不过打鱼的次数却少了,事儿多多,唐叔我这会儿不是又忙起来了么。”

        陈家耕和唐继尧他们,在陈佳永后院的小楼里,从中午开始,或茶或酒,古往今来,慷慨纵论。晚上,冯吉、李先、刘云涛、熊德佩等人也加入了小楼“沙龙”,大家一直互相交流到了深夜。


  (https://www.7722wx.com/html/10644/62602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7722w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7722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