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红鸾记 > 第九十三章弄风波曾府难辞咎 染重病督帅悟…

第九十三章弄风波曾府难辞咎 染重病督帅悟…


当年曾国荃和父亲跟随兄长在京城居住时,曾家父子三人经常围炉交谈所见所闻,其乐融融。

        不久后,其父曾麟书便启程回家了,只留下曾国藩与曾国荃两兄弟,然没过半年,曾国荃却提出了突然要回老家,且决定不再去上房和哥嫂一起吃饭。

        这可急坏了曾国藩,因为在他认为,兄弟和睦可非同一般,纵使国家不济,家庭也不能因为兄弟不睦而衰落的。

        于是,曾国藩急忙找来了曾国荃,一心想问清楚缘由,然执拗的曾国荃却终日不言。

        无法,曾国藩又写了好几千字的劝解信,曾国荃却依然无动于衷。

        曾国藩急不可耐,在将自己的妻子盘查了一遍后,紧接着又将服侍的丫头训斥了一遍。

        为保住自己的弟弟能继续呆在京城,遂自己端着饭去到曾国荃那里同吃。

        一来二去,此事情总算有了缓解,曾国荃在任性了一月后,又一起在上房同哥嫂同吃了起来,但对于此事的真正原因,曾国藩和妻子欧阳估计到死都没能明白。

        直到曾国荃的曾孙曾宝慈的一篇文章,如今我们才彻底得知,如今看起来,那原因却不由得让人哭笑不得,16岁的曾国荃,当时还真是小孩子脾性十足。

        话说曾国荃少年时,喜欢喝浓一点的茶,茶叶要较常人多些。

        而每次饭后,又必须另泡一杯新茶,原来饭前的一杯茶必须去掉,如果在原来的旧茶里加水,忠襄是断断不喝的。

        无独有偶,有次欧阳夫人以为忠襄杯中的茶尚浓,于是往里添了些水,就没再沏茶。

        然曾国荃却有些生气了,认为嫂子是有意而为之,于是赌气不再与兄嫂共同在上房吃饭,并扬言要回家。

        谁能料想到,这曾国荃急着回家是因为一杯茶的缘故?

        打那以后,欧阳夫人对这位九弟便总是半冷不热的,再也不怎么搭理了。

        欧阳夫人家世显赫,自小便清高自傲,目中无人。

        再加上她为曾国藩诞育了四子五女,劳苦功高。

        她在侯府中掌家多年,家下人等无有不服。

        如今想来也觉奇怪,像她这样的女人,也会有害怕的时候吗?

        那死去的人真地会有魂灵吗?

        不可能!若是真有,那自己下令杀掉的几十万人,该是多么庞大的一支灵魂队伍啊!

        这队伍里不止是有叛乱的太平军,还有他们的家属,孩子,还有许多许多,是当地的百姓。

        那些百姓,原来是无辜的!

        他们也有魂灵吗?

        午夜梦回的时候,他们也会想要讨个公道吗?

        曾国荃不禁冷汗涔涔而下。

        自己与熊氏当年一直无有子女,到如今虽有两个孩儿,到底不是嫡出,想要袭爵总有名分不太相合之处。

        当年他夫妇二人遍访名山大川,求遍佛家寺院,莫非也是由于自己不积德的缘故?

        如今的两个孩子,他们的未来命运会如何呢?

        也是担心长沙的风水不够旺盛,才别选了上好的墓地将兄嫂安葬,只是,选了好基地能否保持住我曾家的兴盛不衰呢?

        越思越想越心惊,他的头不禁开始疼起来了。

        这天正是中秋前夜,一家子在曾国潢的带领下,前往黄金堂祭祖。

        曾国潢是曾麟书第二子,捐监生出身。

        他比长兄曾国藩小九岁,而比其弟曾国葆大八岁。

        这样,在兄弟五人中,长兄在外读书做官,他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其他四个兄弟中的长者。

        所以他比其他几个弟弟懂事得早,帮父亲料理家务所占去的时间当然要就多一些。

        照理说整个家里的事情,该是曾国潢夫妻二人主持。

        然而曾国潢因无官职,其夫人是个大字不识的旧家女子,掌管这么一大家子自然是力不从心。

        而曾国荃是家中除了曾国藩以外职位最高的兄弟了,他的夫人熊氏也是才貌双全的能干女人,故而由她掌家,大家无有不服。

        按着排位顺序,所有的男丁和女眷全部依次拜祭,黄金堂前供桌上摆的有皇上钦赐的礼品,各色果品酒馔等等,整个堂内明火灯烛照得如白昼一般。

        外间有家丁将整个黄金堂团团围住,一切都安然无恙,按部就班。

        直到仪式结束,大家都正在分吃供果的时候,出大事了!

        分吃供品是一种习俗,是为着纪念祖宗给庇佑的福分,是为着这将福分延续下去。

        谁知此时有家丁来报:“富厚堂藏书楼走水了!”

        一行人急急忙忙地往回赶,尤其是在藏书楼居住的曾纪泽和曾纪鸿。

        一则是藏书楼是父亲最心爱的地方,里面藏书达三十万本之多,古董字画无数,决不能出事。

        再则他二人在此居住,若有损毁,后果不堪想象。

        且他二人本是小辈,身强力壮,跑得快也是当然。

        所以最先到达藏书楼的便他是兄弟二人。

        只见一些家丁已然开始举着水龙灭火,火势本来也不甚大,此刻大部分都已救下,只是部分地方还冒着黑烟,空气里弥漫着一些烧焦的味道。

        看来罗大纲和世衡本来也没打算将整个楼烧毁,主要是为着引出曾府的全部正主,好辨认曾国荃是哪一个。

        是的,他二人连哪个是曾国荃也还不清楚呢。

        主持事务的是曾国潢,办理事务的是曾纪泽和曾纪鸿兄弟俩,其他人仔细辨认了一遍,好像都不是曾国荃。

        因为曾国荃毕竟是有官职在身的,与其他人穿的衣服都不一样。

        若是平常,大家可能都穿家常便服,但是今日不同,今日是祭祀仪式,曾国荃这个贪慕虚荣的家伙是一定会将官服穿戴齐整好给祖宗看的,这是光宗耀祖的好时候,怎可放过!

        找了一圈,没有一个穿官服的。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曾国荃没有在家?或是没有去祭祀?

        当然不是。是因为曾国荃突然生病了,从黄金堂祭祀的时候听说走水以后回来路上,突发心脏不舒服,头晕脑胀,险些晕倒,直接让家人扶回有恒堂休息去了。

        熊氏请了大夫来看,原来是忧思过甚,加上惊惧疑虑,连日睡眠不好,噩梦连连,导致的心火痰湿之症。

        大夫开了祛心火,疏通经络和安神的汤药,熊氏忙吩咐仔细熬了,服侍曾国荃喝下。

        这一场大病缠绵了数月之久,曾国荃一度以为自己快要死了,甚至将后事都对熊氏交待了。

        不想他天命未绝,冬尽春来,他的病竟渐渐转好了起来。

        罗大纲和世衡在此间无论搅动什么风波也难引起曾国荃的注意,他此刻只想好好安排自己的后半生,想想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了。

        不知道是不是在养病期间熊氏诵经念佛的心意和观点影响了他,他竟像是变了一个人。

        他希望自己那残暴冲动的性格能够改一改,他希望自己曾铁桶和亡命之徒的名声也可以改一改,他希望自己不止是伟勇巴图鲁,同时也是百姓爱戴的一个好官。

        这是某个智识突然开窍了吗?

        还是某个清官穿越到了他的身上?

        不得而知。

        但是可以清楚明白的就是,这一场病使得曾国荃的思想观念大为改变,病后他的所作所为可以载入史册,他真地为百姓所称颂,甚至于让百姓为他立了生祠世代享受香火。

        世衡见刺杀不成功,目前进展缓慢,就向罗大纲提出,他想回河南去看看。

        那个他的第二故乡,他魂牵梦绕的地方,如今遭遇了大难了。

        他无论如何也放心不下,他要去看看他心上的人,到底怎么样了。

        一路自南向北,灾情越来越严重,到处都是逃荒要饭的,抢吃食的,甚至路边就有饿死的无名尸体无人安葬。

        差役们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将无名尸体一车车地拉向乱葬岗,焚烧掩埋。

        他心急如焚,来不及回广东佛山去告知秀姑,就让永活回家去报知秀姑,他独自直奔巩县而去。

        这是1876年的初夏了。

        此时我们知道,少捷和志航已经去了筹建中的北洋水师当了水手,少诚在国子监教书。

        三个人的事业都是刚刚起步,月俸微薄,既无住房,也无余款,想要养家糊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少捷和志航住在水师营中,少诚也是国子监提供的临时住所与他人同住。

        虽然三人都知道略有盈余就寄些银钱到家里,但是这杯水车薪,根本是无济于事。

        且三人公职在身,不能告假,明知家乡遭难,竟一丝一毫的忙也帮不上。

        坤娘虽攒了些粮食家底在小粮仓,奈何家中人口多,出的多,入的少,眼见得粮仓越来越空了。

        这次的天灾到底到何时结束?

        坤娘心中一点底也没有,她茫然地过着日子,根本不敢去想未来会怎么样。

        眼下过一天算两晌,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对付一顿就算一顿,清晨睁开眼睛,数一数家里的人都还在,那便是一天的好日子。


  (https://www.7722wx.com/html/81537311/349146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7722w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7722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