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汉家日月 > 第二九七章 军议

第二九七章 军议


  中军大帐内,虎大威和杨国柱虽然也是参加了友军的军事要议,但是相对友军的军务一切井井有条和对未来的去从自如,而自家人率领的残兵就如丧家之犬,其心下都是彷徨。

  虽然在目前,于望不过是一位未坐实的参将,近半个多月的征战中,他们见识到了汉家军的厉害和于望的指挥若定,于是无形中,他们便隐隐以于望为首,

  重要的是,如今鞑子大军还是明国境内肆虐,举目所望全国官兵,于望的兵马虽少,但麾下骁勇敢战,以战力来说,他的军队是对抗奴贼的不二人选,只要友军在身侧,自己这些山西残兵就隐隐又是有了主心骨般。

  相对于友军将官对自己部下伤亡的痛惜而造成的气氛阴沉不同。

  虎大威却是更多的考虑到自己将来的出路,先不说巨鹿之战,自己部下伤亡惨重,就是三军之统帅卢象升战死的后果,自己也是心中惴惴。

  因为在朝廷章程中,主将阵亡,余者皆有罪。

  巨鹿大败之下,就算虎大威、杨国柱等人突出重围,侥幸活下来,日后也不知道会面对朝廷什么样的处罚。

  如何避免将来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唯一的底牌就是手握重兵,如此,朝廷在投鼠忌器之下,自己肯定能保得周全。

  在这样的世道,就算再老实的人也是看的明明白白的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左良玉了。

  如今的左良玉在整个明国武将体系里是出了名的了,那是因为他的骄横、傲慢,难得听用,骄横跋扈,拥兵自重,督抚以文书征调他的军队,也不准时应征。

  崇祯九年二月,流匪军在登封的郜城镇被打败,原总兵官九州从嵩县深入,与左良玉夹攻剿农民军。左良玉中途不战而逃回,汤九州乘胜追击四十里,由于孤立无援,战败而亡。左良玉却把此役当作捷报递呈朝廷。

  应天巡抚张国维三次发布檄文要左良玉进入山中搜剿,左良玉没有响应,而是纵兵在当地掳掠妇女。屯居舒城一个多月后,河南监军的太监极力催促他,左良玉才向北去,这时农民军已经掠夺够了,进入山中。

  过后,淅川陷落,左良玉拥兵坐视,不去援救。因为在六安破敌有功,朝廷诏书让他“戴罪立功”。

  其后,农民军东下袭击六合,攻占天长,兵分几路占领瓜洲、仪真,打下盱眙。左良玉坚决不肯去救援,反威逼中州的士绅联名上书挽留自己驻防。朝廷虽然知道是左良玉自己的意思,也无法改变他的意志。

  十月,总理熊文灿到达安庆,兵部传令左良玉的部队归他统领,左良玉瞧不起熊文灿,不肯听他征调。

  至于在离着明国坍塌覆灭的后期不远,左良玉还和贺人龙争抢着“平贼将军”的朝廷封号,最后他如愿以偿,以至于大明百姓把他前面的“平”字去掉,怒斥为贼将军。

  说实在的,早期的左良玉或许征战于国有功,但是如今的他早就蜕变成为一个拥兵割据,不听朝廷派遣的军阀,他怯于“剿匪”而勇于“剿百姓”。

  如此人物,在汉家军里,就算他有一百个脑袋也不够砍。

  所以,对付如今的局面,虎大威如果是在往日,自己手里只要还有兵在手就可无事,可叹眼下自己主力尽丧,在巨鹿一战中便是杀敌再多,自己在朝廷诸公眼中,恐怕己经无用。

  更何况在巨鹿一战中,自己率领一班家丁突围而出,惶惶而逃命,其战斗里到底有多少军功?这是死无对证!

  这就是明末武将的生存现状,不管你打了再多的败仗,只要你有兵在手,就可以把心妥妥的放到肚子里,朝廷对此肯定是要大力笼络,除了勒令“戴罪立功”,还是“戴罪立功”。

  如果你手中没兵了,往日打了再多的胜仗也没用,朝廷在“废物利用”的精神指导下,其他大局崩坏的黑锅,就算你不肯背,也要老老实实的背着。

  这也是如今崇祯皇帝的悲哀,虽然他明知道如今的朝廷官军急需下辣手整顿,但是国朝就这些烂底子,如果逼急了,这些桀骜不驯的武将摇身一变,变成流匪军,这天下的局面更是糜烂。

  崇祯自登基以来,这勤政节俭的不说千古一帝,也起码是史上罕见。他一心最大的愿望就是要做个“中兴之君”而不肯做“亡国之君”,可是上天会给他这个机会吗?

  如此一来,虎大威和杨国柱唯一的生路就是重新组建起自己的营兵,以便东山再起。

  只要自己手中重新有了兵,那么朝廷自然会另眼相看,什么天大的事情都是毛毛雨,所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可是话说的容易,事情做起来难。就虎大威自己剩下的一班残兵败将,要钱没钱,要粮没粮的,想重新再壮大人马谈何容易?

  如今的世道可是炎凉的紧,看着你是落水狗,人家不趁机落井下石就不错了,可是今天虎大威居然亲自看到有人给自己雪中送炭!

  如今的虎大威面前其实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以后老老实实的听候朝廷的严厉处罚,这个处罚不出意外的话,大都是人头落地,还有就是走投无路之下落草为寇。

  这两条路,虎大威都不想选。

  现在可好了,有了于望这次慷慨的援助,带着这些钱粮兵械,只要他回到山西自己的地盘,登高一呼,眨眼又能聚集起重兵。

  现在的乱世,很多当兵的人就是为了吃粮,手中有钱粮,还怕招不到人?至于这样的军队能不能打战,且不管他,先把眼皮子底下的难关度过再说。

  所以,在绝路逢生的情况下,虎大威对于望的那种巨大感激是可以理解的。

  ······

  这个援助的插曲很快就过去了,在于望的心中,这也是心中忽然一动,顺便做点好事而已,但是就他这动的小心思,却是不折不扣的挽救了两位国之志士的未来迷惘命运。

  接下来,众人便是商议大军如何撤离战场的重要问题。

  杨国柱与虎大威也是大声的赞同:“原本我山西军队追击贼奴至巨鹿,然而疲惫三军外无坚甲利器之武备,内无一餐之口粮,巨鹿大战一起,以我数千山西子弟对阵三万奴贼精锐,连近在数十里外的高起潜也不来救援!”

  “如今卢督师战死殉国,我等伤亡惨重,汉家军虽然千里来援,毕竟是晚到了一部!漳水大战以来,友军眼睁睁的又次重蹈覆辙,举国无援,靠的还是自己的子弟兵!···留在这里还有什么意义?”

  “不错,于兄弟为国为民仁至义尽,这仗,也不能只有友军一部来打。”

  杨国柱和虎大威相继开口发言,都是支持要走,不过他们又担忧突围时会不会遭到清兵的追击,导致全军覆没。

  因为在明军和清兵的战史上,真真死伤在正面战场上的人数其实到不了大军的两成,最多的伤亡都是发生在步军奔溃,被奴贼骑兵追杀时发生的。

  每当所谓明军下达撤退或者转进之军令时,就是全军崩溃时,那时候清兵轻轻松松的赶羊,只管从背后下刀子,屠戮的不亦惬意愉快乎!

  于是,杨国柱对于望道:“于兄弟!依你之见,该当如何是好?”

  汉家军里,于望虽然平时对于营务之事管的甚少,但是每每在大方向,大战略上都是一锤定音。

  帐中各人听杨国柱这一问,都是静了下来。

  对于杨国柱的忧虑,于望反而安慰道:“杨军门,虎军门,诸位将官,自漳水大战以来,围在我们周边的满洲正牌奴贼伤亡铁打的在两万人数之上,奴贼的本性就是欺软怕硬,这次居然和我汉家军硬扛了这么久,实属罕见!不过,满洲毕竟人少,如此大的伤亡,已经是占了满清女真八旗入关人数六万的三成以上,如此一来,料想他们内部已经是吵得不可开交,己是胆寒。特别是奴酋多尔衮屡战不下,威望大跌,就从这两日他无力再驱各奴旗作战就能看出来,此时突围,正是良机!”

  “诸位!”于望大声道:“谁说我汉家步军在敌骑的围困就不能安然后撤?可还记得我汉家李陵乎!”

  李陵,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长孙,李当户的遗腹子。

  如今的汉家军普通战兵都能识字,有些有点墨水的还能作一二首打油诗,这中军大帐里的高级军官更是不用说了,对于平时的文化课上,各级讲师总是不时简述我汉家历朝历代的仁人志士,这个李陵的名字在这些官校耳中也是如雷灌耳。

  天汉二年,李陵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北上大漠,穷行三十天,与八万匈奴兵会战于浚稽山,最后又是因寡不敌众,千里撤退,最后兵败被俘。

  话说这次著名的孤军千里撤退途中,李陵率领他的五千步兵用的战术是:以大车作为营垒,李陵领兵冲出营垒摆开队伍,前排持戟和盾,后排用弓和弩,下令:“听到击鼓就进攻,听到鸣金就收兵。”

  秦汉时期的汉家箭阵天下无双,面对匈奴的围困,李陵挥师搏击,千驽齐发,匈奴兵应弦而倒。

  匈奴军屡屡败退,单于大惊,召集左贤王、右贤王部八万多骑兵一起围攻李陵。李陵向南且战且走,一整天恶斗不下几十回合,匈奴兵在这追击的过程中,死伤愈万。

  眼看李陵已经接近汉家边塞要地不过仅仅百余里,匈奴军不能取胜,单于担心中了汉家部队的埋伏,准备撤走。

  然而,汉家人任何时代,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汉奸。

  恰逢李陵军中有一个叫管敢的军侯,看到匈奴势大,不能坚持最后五分钟,便逃出军营投降了匈奴。对单于说:“李陵军无后援,并且箭矢已尽,只有李陵将军麾下和成安侯韩延年手下各八百人排在阵式前列,分别以黄白二色作旗帜,派精兵射杀旗手即可破阵了。”

  单于得到管敢出卖的情报,大喜,命骑兵合力攻打汉军,边打边喊:“李陵、韩延年快降!”接着挡住去路猛烈攻打李陵。

  李陵在兵败之前,还扼腕叹息道:“我军离边塞只有百余里,再有几十支箭,我们足以突围了,可现在无武器再战,天一亮就只有束手待擒了。不如各作鸟兽散,还可能有逃回去报告陛下的人。”

  在李陵兵败被俘的事件中,因其一生充满国仇家恨的矛盾,他本人也因此引起史家争议。

  他的传奇经历使得他成为后世文艺作品的对象及原型。

  甚至太史公司马迁为了李陵兵败的事情,在汉武帝面前为李陵说话,结果遭到了朝廷的腐刑,也就是现在的“太监”之身。

  在回顾李陵的事迹后,于望大声道:“李陵在敌境以孤、步军千里撤退,他虽身陷重围,仍殊死搏斗奋勇杀敌,得到部下以死效命,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然最后被俘,但其杀死杀伤敌人的战绩也足以传扬天下!”

  “古时候,李陵的五千步军能在大漠之北千里撤退到汉家边界,难道如今的我汉家军在自家境内反而做不到几百里的撤军吗?”

  “李陵有箭阵,我军不仅有,还有枪炮阵!还有足够粮草!还有战车数十辆!火炮几十门!临时作为营垒的辎重大车更是无数!只要以谨慎之态,步步为营,结为坚固车营前行,一天恶斗几十回合又何妨?一天就前进十里地又何妨?本将不怕奴贼不来,就怕他不来!”

  于望厉声道:“而且,我军外有援兵,内无奸细,我已经命令李舒所部在接应的路途上临时构筑了三处狙击阵地,我军又岂是孤军作战?现在我命令!大军休整半日,若奴贼今日还不敢攻寨,我等便可在午后从容而退!”

  “谨奉将军大人军令!!”

  听到于望一声令下,满帐的官校不敢怠慢,齐齐整齐的大声答应。

  看着友军官校的士气如虎,杨国柱与虎大威不住点头,心里暗道:照于兄弟如此说来,和先人一比较,现在咱们这边可谓尽掌握了天时地利人和啊,如此铁军,如此的条件如果还不能安然突围,简直是天理不容啊!

  听着于望的意思,莫非还期盼着在撤退的途中,再和奴贼做几场?

  朝廷有如此彪悍的将领,真是国之大幸啊!本来自己对着自己前途感到灰心,对于明国的国运感到渺茫,···,莫非我大明的气数还未尽?

  尽管此刻杨国柱和虎大威对于于望的决定保持乐观的态度,不过对于在撤退的细节上,他们作为百战老将,还是提出了疑问:

  “我军人数毕竟少,要撤退,还不如在深夜悄悄引去,何苦在大白天,在鞑子大军的众目睽睽之下撤军,难说会引起奴贼何种反应啊!”

  “两位老将军!···鞑子就是狗,越怂他越吼,鞑子也是狼,越怕他越狂,之所以我这样要光明正大的走,就是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况且,白天走,又怎么了?不服?咱索性还不走了,再在这里和他们耗上十天半个月的又何妨?总有教他们乖乖礼送我们回去的时候!”

  听着于望的狂言,杨国柱和虎大威面面相觑,纷纷苦笑:“也只有你于望有底气说这种大话啊!”

  “于兄弟,这步军撤退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这撤军途中,遇上鞑子骚扰,我等又将如何处置?”

  “两位老将军勿忧,我汉家军令行禁止,说前进就前进,说结阵就结阵,对于鞑子的来袭,应付也是简单,就十个大字:敌动,我不动,敌不动,我动!仅此而已!哪怕鞑子不怕死,一日侵扰数十次,大军一天走二十里路还不简单?真把我惹毛了,早说了,不服?再狠狠做一场!”

  杨国柱和虎大威今天也不知道苦笑几次,又次心道:还是你于望敢说这样的话,换在其他明军,不要说敌动了,就是敌不动,自己早就“动”的一塌糊涂,接下来还谈何作战和安然撤退?



  (https://www.7722wx.com/html/6142/136678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7722w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7722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