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汉家日月 > 第二十二章 赏格

第二十二章 赏格


  “滦州捷奏:今月五日,探得贼奴游骑掳掠马头营乡里,守备吴天良运筹帷幄,防守官朱雨泽指挥若定,管队官孙忠明奋不顾身,遣夜不收死士在龙王庙夜袭之……喊声震动河谷,天地变色,另有乡民于旺、马老六,乡勇李舒、王力等,持长枪钢刀,奋勇向前,鏖战数十合,赖圣天威,遂大破贼巢,大获全胜,斩贼首级二十三颗……计有夺贼奴战马二十三匹,奴甲十八领,奴器弓箭刀枪旗号四十余件,夺还被掳妇孺二十余口,委是大获胜捷,挫虏之锋锐,扬我大明之军威。其中有乡民于旺、马老六实为忠贞之士,守备吴天良素日爱民如子,尤重教化,此次乡民闻鞑虏进犯,慨然挺身而出,此乃守备平日谆谆教化之功也!……现有功详情如下……”

  “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教化有功”,在书房里静坐,拿着手中的捷报,杨嗣昌看到这些熟的不能再熟的形容词,心中嘿嘿冷笑。

  杨嗣昌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诗文俱佳,富有辩才、工于笔札、才思阔达。尤其他为人圆滑,善于揣摩他人心思,从不得罪他人,由此他仕途是一路顺风顺水。

  长期的文官生涯,养成了他温文雅尔的气质,尤其是城府颇深。平时就算是某人得罪,冲撞了他,他当面也是呵呵微笑,不以为忤,表现的高风亮节,心胸阔达。但是他在背后下绊子,下刀子那就只有天知道了,或许得罪他的人到了临死,还不知道是谁下的手。

  此次捷报传来,蓟州上下官员如释重负,杨嗣昌无动于衷是有原因的。朝廷邸报,这次后金肆虐山西,地方损失惨重,官场更是大地震。

  其中万全左卫守备常汝忠战死,灵邱县城破后守备世奇,把总陈彦武、马如豸,典史张标,教谕路登甫,俱战死,知县蒋秉采自缢死,其家合门殉之,远近震惊。保安州知州阎生斗集吏民固守迎敌,城破,被俘不降,遇害。

  由此朝廷震怒,此前不久,宣大总督张宗衡,宣府巡抚焦源清,大同巡抚胡沾恩,山西巡抚戴君恩均以治疆罔效、御虏无功等罪被罢斥听候,三镇总兵与监视太监也同样被免。

  在此风声鹤唳之际,杨嗣昌已经收到消息,朝廷欲授他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

  也就是说,这山海巡抚他已经干不长了,他要顶风去山西那边收拾烂摊子,一个不好,自己就是替罪羊,祸福难测。

  并且朝廷已经不是第一次干这事了,他老爹扬鹤就是榜样。崇祯二年,由于陕西农民暴动,四处起义,对于这烂摊子,常常自我吹嘘众正盈朝的衮衮诸公,没有一个人愿意前往,合伙推出了扬鹤去陕西,为啥是他?因为他为人方正,好欺负呗。

  杨鹤,也就是杨嗣昌他老爹,万历三十二年进士,他当时是副左都御史,本身就是一个文臣,朝廷调他去任三边总督,他慨然领命,空身而去。当时也难为他老爹了,当时陕西是烽火遍地,处处起火,但是他手下又没有兵。为何?原因是后金兵入关,他手里有限的兵力都派到北京勤王去了。

  对于这种情况下,扬鹤提出了对农民军以抚为主,朝廷也答应了。说实话,扬鹤确实了得,亏他口才相当不错,而且很体恤民情,人格魅力很高。政策他执行的相当有力,当时陕西的主要义军如神一魁,满天星,点灯子都被他他招抚成功,形式一片大好!可惜,朝廷要马儿跑却不给马儿吃草,招抚成功却不给安家费,最后把责任全推给这个冤大头。

  随着招抚失败,崇祯四年,扬鹤被逮下狱,朝廷要问罪。杨嗣昌发动关系,三疏自请以身代父,由此,他老爹减死,逃过一劫。由此以后,杨嗣昌对于农民军也是深恶痛绝,结下深仇,在以后的官途生涯中,他对于农民军至始至终,嘴里迸出就只有一个字“剿”。

  眼下山西那边军政大员纷纷落马,可是朝里衮衮诸公都是人精,这个时候谁愿意去送死?一合计之下,有了!这扬鹤被坑了一次后,是不能再用了,可是他不还有一巡抚儿子么?反正已经得罪了杨家,索性得罪到死!就这样了,派杨嗣昌去山西。

  所以,眼看自己就要去火坑,就算现在收到了这捷报,这与他杨嗣昌又有什么关系?他还听闻了风声,不论如何,这次蓟州蒙古鞑子入侵,还有要有人顶罪的。人选也定好了,时任蓟辽总督傅宗龙是也。

  说来这傅宗龙平时为人方正,迂腐,上上下下不知道得罪了多少大人物。他能坐到蓟辽总督这位置,也算是奇迹。不过,这眼下他马上就要垮台了。对此,杨嗣昌并没有幸灾乐祸,大哥不说二哥,五十步不笑一百步,就算自己平时做官强过傅宗龙一百倍,一千倍,那又如何?此次去了山西那边,无论如何要找一个由头,为自己脱身。反正那总督的位置,谁爱去不去,我杨嗣昌是万万不干的。

  心中已经有定计的他,轻吁了口气,又看了一遍捷报。官场有官场的规则,虽然他对其中猫腻甚为清楚,了解,甚至他直觉认为,这次就算真杀了鞑子,那与官兵也是万万没有干系的,但他也无意去破坏什么。

  突然,他看到了于旺的名字,晒然一笑,心道:这乡里巴人就是俗!起个名字不是猫啊狗啊,就是富啊贵啊,这次捷报是要上达京师的!为了不辱圣上视听,也是一时文人脾气发作,他毫不犹豫提笔就修改了一下,把“旺”改成了“望”。

  旺与望,一字之差,意境天差地别。杨嗣昌满意的看着自己的杰作,心里颇为自得。虽然这只是他一时的心血来潮,但从此却也和于旺结下了不解之缘。书房中,他呼唤幕僚过来,让他把报捷文书再修饰一下,速速发往京师。

  ······

  辛弃疾曾道:“天凉好个秋!”在小冰河气候的影响下,秋天夜晚的北京城显得格外肃杀,阴森,凄凉。此时已经一更,北京城里静街,在重要的街道口都有五城兵马司派出的兵丁巡逻。那街道旁边都挂有纸灯笼,灯光昏暗,在房檐下随风无声的摇摇摆摆。它们又仿佛随时要随风跌落,那惨淡的烛光随时会熄灭。

  在昏暗微弱的灯光下,城中又窄又长的街道和胡同里,偶尔有更夫鬼魅般的出现,他们提着小灯笼,敲着破铜锣或梆子,有气无力的喊“风高夜黑,小心火烛”,继而又消逝在那沉沉的夜幕中。

  那缓慢无力的锣声或梆子声,还有那更夫有气无力的喊声,在沉沉入睡的北京城居民耳里,如梦如幻,幽幽似天边传来,他们不以为意,在榻上转个身子,继续酣睡。

  此时紫禁城里的乾清宫在夜幕的笼罩下,再加上殿里烛光稀少,也显得阴寒阴森。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另有鎏金香炉4座,乾清宫正殿上方还悬着匾额,写着四字:“敬天法祖”。

  殿里此时崇祯帝还在处理文牍。自打他上位以来,不是流民造反,就是后金兵入关劫掠,除此之外,天公不作美,不是干旱,就是蝗灾,且疾疫流行,整个大明帝国可谓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崇祯帝登极以来,为了维持摇摇欲倒的江山,还梦想着大明中兴,因此他拼命挣扎,宵衣旰食,夜不成寐。偏偏这些年他越是想励精图治,眼见全国局势却越是艰难,一天乱似一天。每天送进宫来的各样文书像乌云般的落上御案,案头上的文牍,堆积如山。饶是他兢兢业业,仍然每天有处理不完的文书,睡觉经常在三更以后,通宵不眠也是常有的事。

  再回想他的祖父万历皇帝在位的时候,整天就是吃斋求道,对朝政撒手不管,几十年朝中大臣都难见他的人影。哥哥天启皇帝在位的时候,整天忙活木匠活,也都是整年不上朝,不看群臣奏章,对一切国家大事不闻不问。他俩********做的好好的,这大明江山也是好好的。

  反而到了他继承大统,为了中兴,力矫此弊,事必躬亲,这国家形式却是一天坏过一天,为此他经常一个人去太庙里哭,这大明江山是怎么了?

  今天,他整整一个晚上就没有离开过御案。每天看到那些堆积如山的文书,他心底里就充满恐惧,只怕文书里又报告什么坏消息。

  前段时间,山西的状况陆续传来。此次后金入侵,崇祯帝早就得知情报,严下旨意,如果城池被后金攻破,守官立即重典处死。然而地方守官只做耳旁风,等到后金军,兵临城下,各个怯战,不敢出来对阵,沿途明地方守官要么弃城逃跑,要么紧闭城门,任由敌军掠夺人口,运输财货。后金兵如入无人之境,在明国州府台堡之间往来穿梭。

  其中南山参将毛镔,带部分兵士到永宁开会,永宁城的守将担心他是后金军假扮的,四门紧闭,在城上与之对话许久,也不敢放他进来。惧怕后金兵到如此地步,让人啼笑皆非。

  还有阁臣王应熊向崇祯帝奏报说,八月初,后金二十来个骑兵在山西淳县掠获妇女小孩千余人,经过代州城下,望见城上自己的亲人,互相悲啼,城上明军却不敢发一矢,任金兵从容过去。崇祯听到后,气得直跺脚。

  况且平时每天上朝,崇祯跟朝臣商议国事,那些国之“栋梁”或唯唯诺诺,或是紧闭牙口,不置一词,或曰“无害”,临事就没有一个人出来担当。从崇祯初年开始,他满怀希望,到如今彻底看破那些大臣的嘴脸。在他心里,“众正盈朝”都是狗屁!

  常年的心情忧郁,加上每天案牍劳形,年纪轻轻的他苍白而憔悴,眼角已经有了几道深深的鱼尾纹,眼窝发暗,鬓角染霜。要知道,今年的他才是一个二十五岁的青年而已。

  夜深了,疲倦不堪的崇祯从案上端起一杯茶,茶已经凉了,但淡淡的茶香沁人心扉。由于平时的崇祯帝管教严厉,没有他的召唤,侍从的宫女太监在殿外肃立,绝不敢进来。如此,虽然茶已经凉了,但他丝毫不在意,并没有换热茶的意思,他用嘴唇轻轻地咂了一口茶,又拿起一份他特意放在一边的奏折,仔细的观看起来。

  这是一份蓟州的报捷文书,虽然他早前已经看过,但此时又特意拿了起来,再次一个字一个字的看起来。此刻的他脸上涌出不健康的潮红,心里难得的高兴不已。

  这段时间,报上来的消息不是官军溃败,就是哪里失守,焦头烂额的他,忽然收到这捷报,当真是心中快意不已。虽然这次战果并不大,但是在整个万马齐喑的状况衬托下,尤为亮眼。

  他也注意到了文书里提到的“于望”,在整个大明官军动不动就哗变,动不动就溃败,动不动就逃亡的情况下,这于望还立志从军,殊为难得!

  而文书上,兵部还提交了对于望的调查报告。据查,于望一脉与江南名臣,谥号“忠肃”的于谦,属于同宗。而最后,兵部给予于望的赏格是总旗官衔。

  “原来是忠良世家!”崇祯叹息的点头。

  可不要小看“忠良世家”四个字,讲究政治成分,在中国历史上就根深蒂固。岂不闻,在后世某个时期,“贫下中农”就是护身法宝,越是赤贫,就越是根正苗红。其中,大学保送,官途畅通,好处一言难尽。

  “如此忠贞之士,就是千户也是给得!”崇祯心道,提起朱笔,又略微犹豫了下,把文书上的总旗两字画了个圈,改成了百户。同时,这于望的名字也给他带来了深深的印象。


  (https://www.7722wx.com/html/6142/348710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7722w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7722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