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汉家日月 > 第二五四章 他们说

第二五四章 他们说


  “父皇!”朱慈烺咬牙道:“儿臣以为,将功不若使过,请赦卢象升之罪,命他继续带兵与东虏作战,如此一来,他感恩戴德,必会尽心尽力,将功赎罪。同时诏洪承畴与孙传庭加速来京,以秦军之新锐,稳定地方民心。卢象升率宣大、山西劲卒,加上高起潜南下的关宁精兵,陈新甲之众,他们可攻敌之前,后来秦军外扼敌之后,同时命南方州县官兵整顿兵甲,坚壁清野,号召在野豪杰、父老兄弟,人人执干戈以卫桑梓,则东虏可一战而溃,胜负之势从此改观。”

  欲救杨廷磷,则要先保卢象升。说实在的,朱慈烺对杨廷磷的感觉实在不错,对于卢象升的大名也熟稔于耳。只是,自己实在不知道为什么龟缩后方的满朝文武对领兵在外作战的卢象升喊打喊杀?

  “呵呵呵···”崇祯闻言轻笑了起来,自己这个儿子啊,虽然年幼,但是整个大局观还有的,说的也似乎头头是道,实在是难得。

  “你要请赦卢象升?要知道朕以前可不是没有给过他机会,然而他千里追击,劳而无功,拥军避战,地方沸腾,你还要保他吗?”

  “父皇,儿臣以为,临阵换将乃兵家之大忌,责臣太骤,则以致军心恐慌,士气断绝,人人自危之下恐我大明各路官兵终成一盘散沙也,儿臣再请赦卢象升!”

  听了他这句话,崇祯脸上闪过了一丝诧异,这个儿子的性子他是最清楚不过的了,虽然平时平和待人,从不以势凌人,但性子懦弱的紧,如今能如此坚持,倒引起了他不小的兴趣。

  “嘿嘿嘿,这个卢象升平时才干倒是有些的,但要说真金不怕火炼···”说到这里崇祯摇了摇头,他是怎也不相信以一个月来卢象升的表现能有多大的能为的了,“不过你在审时度势这个上面,还能可以有所称道的。烺儿,你须记得一句话,乱世必得用重典···”。

  接下来,崇祯娓娓教导,以汉家历史上战国乱世实例,秦国是用如何的严法酷典,如何整肃人心,如何法制森严,上下闻命凛然,不敢稍微玩忽职守,···最后秦王嬴政终于取得天下的。

  父皇虽然没有训斥自己,但是话里的意思明白的很,朱慈烺勇气衰竭之下,再也不敢异议,只是连连唯唯诺诺,但听到乱世用重典的时候,他心里却闪电般的想起刘邦和关中百姓“约法三章”的故事。

  由此,他脸上便稍微带了点异色。

  看着儿子如此表现,崇祯心里微微一叹:如此妇人之仁,简直和周皇后一个德行模子里铸出来的!烺儿或许是太平盛世之明君,却不是乱世之能君,罢罢罢,亏得自己还春秋鼎盛,只要自己好好收拾了这乱局,巩固社稷,以后就让烺儿好好当一个仁君罢了!

  “听说这几天你出去撒野跑的欢?何见何闻?说来给父皇听听。”崇祯今晚见了儿子的表现,大都还是感觉到满意,不准备再考较下去,于是转移了一个轻松的话题。

  周皇后在一边笑眯眯的看着这父子对话,享受着这难得的幸福静谧时光的时候,观德殿内,朱慈烺已经在向父亲将自己这次在京师的见闻以及遭遇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崇祯皇帝听的也十分入神,不时微微点头,并不插话打断。

  当听到满京师人挤人,被踩掉的鞋子满街狼藉,其中也有朱慈烺脚上一只的时候,周皇后不由咯咯咯的笑出声。

  崇祯帝也是笑了,民间士气如此高昂,当真是大好事啊。

  接下来,朱慈烺又兴冲冲说了自己随着京师一股潮流去探望了一小股留在京师养伤的汉家军官兵的时候,崇祯帝不由兴趣大起。

  “什么?这些官兵竟然拒受百姓自发送去的猪羊肉食,犒赏财货银两?”

  “是的,他们向前往犒劳的官绅百姓表示,汉家军军法森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不伸手向百姓白拿一丝一碗’,更何况这次安肃大捷,他们没有参战,也就没有战功,何来的犒赏?还请这些好心人不要害他们,不然他们回去后必然受到军法的严处!”

  “可是,那么他们平时在京师城里,百来号的人马,这治病养伤的费用也不小,他们钱从何来?”周皇后好奇的发问了。

  “这个儿臣就不知道了,据他们附近居住的胡同百姓说,他们从来举止有礼,买卖公平,从不欺行霸市,有钱的紧!所以,很受那些附近百姓的赞誉!”

  “呵呵呵···”,闻言,崇祯皇帝倒是笑了:“于望这个小滑头!一脑门都钻在钱眼里了!”

  历次来,凡是于望打仗,从来对朝廷就没有缴纳过什么战斗缴获,就算上报,也只是可怜巴巴的三头牛,八头羊,再加上一两百俩的银子。如此寒酸的“战果”,上面闻报后,还真不好意思伸手拿要,索性下文让他们自己留着好了。

  就比如上次安肃大捷,如此空前的胜利,他除了送来一些鞑子首级、盔甲旗号,就没有什么钱粮缴获。如果要说还有其他的东西,那还真有:八千的难民被送了过来,这不是额外增加了朝廷的钱粮负担么?

  难道于望的战果就真的如此寒酸?上面自然也是不肯相信。不过,如今整个大明到处官军缺饷,处处败战,只要于望肯打,能打胜仗,些许缴获,于望的独吞,如今满朝文武和崇祯帝也是默认了,这就当是弥补地方官军的粮饷,作为变相的朝廷封赏了。

  何况,于望越是这么小家子气,在崇祯眼里就是越可爱,如此猛将,不怕你不贪,就怕你不贪啊。

  这小股于望的官兵既然有钱,大概是上上次宛平大捷的战果罢了。

  当下,崇祯帝把这当着笑话说了出来,朱慈烺和周皇后恍然大悟,不过周皇后还是感慨出声:“如今天下人不是为名,就是为利,谁又能嫌弃自己财货多的?他们竟然拒绝了天上掉下的财货,真乃义士也!”

  朱慈烺也感慨的说:“这些官兵死活不要送来的钱粮,但是对于京师的这些热心人,反而提出了另外一个要求。”

  “什么要求?”现在的崇祯当真是对于望的官兵好感愈加,听闻儿子卖关子,好奇心顿起。

  “他们说,将军一直教导,一个民族如有没有自己的英雄,是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我们汉家历史上从来不缺英雄,汉家能有今天,完全是因为诸多大明开国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朱慈烺把自己的所见所谓娓娓道来,此刻不仅仅是皇帝和皇后,就是满大殿的宫女太监们也是听的入迷。

  “他们说,···英雄,我们汉家难道到了今天这一代就没有了吗?···为了同种同宗同文,身上流着华夏血液的民族,我们要站出来!···将军希望我们这些官兵,人人能做上百姓称颂,青史记载的英雄!”

  “壮哉!鼓励三军士气,再也没有比于望说的更好的了!”崇祯感慨道。

  “可不是么!父皇,您是不知道,据这些官兵说,当初于望将军在开平展开誓师大会,全民动员,那场面简直让人振奋无比呀!”

  “烺儿!快说说是什么场面?”连周皇后此刻也是心潮激动不已。

  “据他们说,当时整个开平中屯卫动员到什么程度?···不说当地所有的乡绅有钱出钱,有粮出粮,凡是青壮,不论在编不在编官军序列,汹涌要求自备刀枪出战,那些家中独子的,或是历次战乱只剩下独子的,家中的老爹老娘硬是把他送到了军营前,说是国难当头,要送上家里最后一个娃,为国家做最后一分力···。”

  “···,就是家中没有子嗣的五十岁老汉也提着锄头要求参战,口里怒吼,鞑虏荼毒中华,他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计,···在未死之前,必向胡虏索取相当代价,必与虏寇死战到底!”

  “好!好哇!!!”

  “蓬”的一声巨响,崇祯帝听了这些话,简直是热血沸腾,猛然拍案而起,在大殿里疾走,口里大声道:“民心可用!军心可用!朕有如此子民,又何愁他日大明不中兴!”

  同时,兴奋的崇祯自以为得到了汉家军屡次大胜的答案。是啊!如此视死如归,不打胜战,还真没有天理了!如此众志成城,也难怪于望作为地方一游击,帐下兵马愣是比他地官军人数要多!

  似乎,以前一切的迷惑,到今天都有了答案。

  “臣妾谨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顿时,在周皇后的带头下,除了朱慈烺,还有一殿的太监,宫女跪满了一地。

  “好,好,好!起来,都起来!”崇祯意气风发,嘴里赞道:“烺儿!这几天你出去微服私访,出去的好哇,好!朕特许你以后还可以经常出去走走,只不过,再也不能像这次偷偷摸摸的,你只要禀报,朕有何不允?”

  “儿臣谢过父皇!”朱慈烺赶紧谢恩。

  “那些官兵还说了些什么?”

  “是啊,烺儿!你不是说,那些官军提出了一个要求?到底是什么要求?”毕竟周皇后心细,满怀欣喜下,提出了疑问。

  “那些官兵说,将军一贯教导,此次出征,为以报国家大计,民族大计,为大明战死,事极光荣!所以将军举行的是誓师大会,而在他们心眼里却是誓死大会···。”

  “那些官兵真的···真的是如此说?”听到此,崇祯帝询问的话语也颤抖起来,如果于望果然如此教谕官兵忠心于大明,那么,他不仅仅是猛将,除了一些贪财的小毛病,还是良将呢,果然不亏是忠良世家出身啊!

  朱慈烺此刻也精神抖擞,一双眼睛也显得精亮无比,接着大声说:“是的,父皇!他们说,你们可能不知道,为大明战死,这区区五个字,在我们心胸里是有着多么强烈的自豪感和无上的荣耀!···所以他们只是要求,以后京师城里有能力的官绅百姓,每年在清明时,能到宛平城郊外做个祭祀,上把清香,如此他们就满足了。因为···那里存在着汉家军为国战死的新一代民族英魂!请人们不要遗忘他们!”

  “就如此区区要求???当真是忠义气贯九天啊,这又有什么办不到的呢?对于他们,赏,一定要赏!”崇祯闻言不由感慨万分,连着满殿的人员皆是动容。

  “是啊,儿臣也是如此认为!儿臣即是见了这些人的才干和见识,也觉得这些官兵只领了普通战兵的职衔儿,其中最大的官儿不过小旗,不免有些屈才。于是儿臣便寻思着,既然他们此刻在京,不如先赏赐提拔给他们在三大营为军官的,弄个差事先干着,之后再慢慢向父皇荐举的,不过既然父皇现在问起,那儿臣可要向父皇讨个恩旨了。”

  “呵呵呵,好,好,好!吾儿放手去做就是!”听到儿子如此提议,崇祯也是龙心大悦,儿子居然能想到要施恩,要笼络人心?这也算不错的进步了。

  “父皇可能不知道哩,不要看这些官兵都是最低层的丘八,但是人人却是识字,粗通笔墨呢!不过,孩儿也试探着考较了他们的文采,他们对于什么儒家典籍也是一知半解,八股文章更是一窍不通,真真是可惜了!”

  “还有这种事?”

  “是啊,据他们说,在当兵的时候,将军就严厉要求他们识字,每天要背生字,达不到要求的还要被打板子!···于望说什么,所有人都要把汉字学好,因为汉字本身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图腾,它是我们开启中华文化宝藏的钥匙,只要是汉人,都有学习传承汉字的义务···。”

  “然后呢?”

  “没有然后了,听他们说,于望将军也只是要求他们识字,能读文章,能开阔眼界,别的就没有更多要求了!”

  “哼!这个无赖···。”崇祯闻言哭笑不得,大将还有逼官兵读书写字的?这个于望想法倒是不错,不过也是有头无尾,士兵学会识字后,就放鸭子不管了?

  正是什么样的将军带什么样的官兵,也难怪了,于望本身出身就普通,以战功起家,只是可惜了,于望如此俊杰,怎偏生不好好读书,以科考正途出身,去做个文官呢?

  大明重文轻武,武官一向重用的希望不大,崇祯此刻的心意也是存了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听他们说,此次安肃大捷,满京城轰动,那些文人雅士赋歌是一首接一首,诗会是一场接一场,但是那些作品,他们听说了后,认为全是狗屁,还不如将军大人出征前吟的一首诗!”

  “哦?满城文学泰斗赋的诗歌都是狗屁?于望还会作诗?”

  “是啊,儿臣且为父皇学一学,据说于望的诗是这样的,诗名为万胜,···。”

  “把礼仪化作刀枪,

  把屠杀胡虏刻作丰碑,

  让中华孩童不再惊恐,

  让汉家母亲不再号泣,

  让白骨可以入睡,

  让冤魂能够安眠,

  让战争远离本土,

  让汉家雄立人间,

  壮哉!我大明!

  壮哉!我汉家!

  万胜!万胜!!万胜!!!”

  殿里,朱慈烺便把这首“诗”大声的重复了一遍,一直听他朗诵,殿里的一些太监本来是竖起耳朵仔细聆听的,越听脸上越是古怪,表情越是难以自禁,一些人由于死命要憋住笑意,那脸上的肌肉甚至都扭曲了起来。

  自古以来,汉诗便有讲究声律、对偶,通押一韵,押平声韵等种种严格要求,如果于望这首字数长短不一,甚至字词也完全口语化的诗,也算是诗的话。

  肚子里有一些墨水的太监自忖,肚子里随便甩出十篇八篇的,足以把这首“大作”踩之脚下。

  然而,崇祯帝没有笑,他回到了座位,眼光连闪,手指不由自主的在桌子之上敲击不断,时缓时急,直过了半晌,才长出了一口气,嘴里喃喃道:“以诗言志,于望的赤胆忠心跃然诗里无疑!···好诗!真真是好诗!这些官兵说的一点都没有错!”

  此刻的崇祯,对于望的好感简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甚至,他都有一种迫不及待的见一见于望的冲动。

  然而,这个时候的于望正率领官军在保定地带征战,自己想马上见到,那是全然不可能,崇祯帝也只好把遗憾的眼光向南方望去,正如以前的自己,似乎这样,目光一路飞跃,终究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https://www.7722wx.com/html/6142/471183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7722w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7722wx.com